《三國》人物的造型不知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總之已經根深蒂固,劉、關、張三兄弟的造型,曹操的造型,諸葛亮的造型等等,都有固定的模樣。於是我們見了他們,就像看見熟人一樣,若是造型改變,便不認得了。
《三國》人物的造型,首先是文字定型,在《三國演義》中,每個人物出場都會有一段描述,比如關公「面如重棗,眼如卧蠶」,於是關公便像嚴重皮膚敏感,一張臉紅脹得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又如諸葛亮「羽扇綸巾」,所以不管春夏秋冬,那柄羽毛扇就一定要搖了。諸葛亮出山之時二十六七歲,已經留鬚搖扇,老氣橫秋。打仗之時,不騎馬而坐一輪小車,由軍士在千軍萬馬中推進推出,寫書的人以為這樣好型,軍師就該這個樣子。但如今看起來,倒像個坐輪椅的傷殘人士,很是異相。
如今拍電視劇,自然要忠於原著,見到孔明坐輪椅指揮打仗,想到的是這輛現代道具車,不知有沒有加些避震的橡膠,演員坐在上面,可免受顛簸之苦──那都是些什麼樣的爛地呀!
諸葛亮二十六、七歲就開始坐輪椅,坐了三十年至死,那時候車子沒有避震設備,他雖然道骨仙風,但屁股上定有一層厚繭,這也是古人做「有型士」的代價。至於關公,就至死都沒有醫好他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