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菠菜中毒之謎解開野芋葉摻雜蔬菜 吃後致口腫肚瀉

食菠菜中毒之謎解開
野芋葉摻雜蔬菜 吃後致口腫肚瀉

【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發出食菜中毒警告,今年已有8人進食菠菜、芥蘭、生菜,甚至只是吃了菠菜餃,飲過西洋菜或枸杞菜湯後中毒,其中7人需送院救治。中心懷疑是菜商慣常把草酸鈣含量高的野芋葉用以覆蓋蔬菜,導致蔬菜受這種高毒性化學物質污染,或野芋葉撈亂了蔬菜,被人食進肚裏。中心警告,3克草酸鈣足以致命,近日已向業界勸喻不要使用野芋葉。 記者:呂焯均

食安中心指出,不少食用植物均含有草酸鹽,草酸鹽可分為溶於水和不溶於水。溶於水的有草酸、草酸鈉、草酸鉀、草酸胺。不溶於水的有草酸鈣、草酸鐵、草酸鎂。草酸鈣可以針狀晶體的形態出現,中毒個案多與針狀晶體的草酸鈣有關。
若食用了如野芋葉等含有草酸鈣針晶體的植物,細小的針狀草酸鈣能刺穿皮膚和黏膜,引致嘴唇、口腔和喉嚨黏膜腫脹,口腔及喉嚨麻痹等症狀。野芋不供食用,但業界有時用野芋葉覆蓋蔬菜方便運送,但有可能令蔬菜受污染,市民亦可能誤食摻雜在蔬菜當中的野芋葉引起中毒。

菜商用野芋葉覆蓋蔬菜以方便運送,可能令蔬菜受草酸鈣污染。進食摻雜了野芋葉的蔬菜則更危險。食物安全中心圖片

吃西洋菜枸杞都中招

過去本港曾發生市民在山坡採摘野芋進食中毒,2005年7月至09年6月期間,21人病發前曾進食採自山坡的野芋或假芋頭。
衞生防護中心透露,08年至今本港共有35宗與草酸鈣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受影響49人。本年至今已有6宗,涉及的蔬菜有西洋菜、芥蘭、生菜、菠菜和枸杞。外國文獻記載,芥蘭和生菜的草酸鈣含量較低,每百克計約20毫克。由於這些蔬菜多不會含有大量草酸鈣針晶體,故懷疑中毒市民食用的蔬菜意外混有小量含草酸鈣針晶體的植物。
6宗個案合共有8名男女中毒,年齡由23至65歲,其中4宗是在食肆進食後中毒,7人需到急症室求醫,毋須入院,8人其後均已康復。

草酸鈣晶體

食安中心找不到源頭

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顧問醫生謝萬里估計,市民多數是進食混入含較大量草酸鈣的蔬菜,才引致中毒,而非因為一般蔬菜被野芋葉污染。他解釋,草酸鈣晶體一旦離開葉面,便會爆開,所含的針狀物即使撒落在其他蔬菜表面,接觸到也不會造成刺激,「除非係咬爆咗粒晶體,入面啲針狀物先會插入口腔皮膚,搞到口腫、脷腫」。
食物安全中心派員到有關食肆和蔬菜零售點調查,並追查有關蔬菜的來源,惟食肆及蔬菜供應商未能提供懷疑有問題的同批次蔬菜作草酸鈣晶體檢測。中心亦曾從當事人寓所撿走剩餘的懷疑有問題蔬菜樣本,但未發現有草酸鈣晶體。
懷疑草酸鈣食物中毒個案患者表示,中毒症狀包括舌頭、口部與唇部麻痹和出現灼熱感覺,舌頭或唇部脹大;部份患者表示腸胃不適,如惡心、肚痛及肚瀉。食物安全中心說,人體每次進食溶於水的草酸,3至30克可引致急性中毒死亡。

今年食菜中草酸鈣毒個案

3月16日 65歲女子在家食有機菜苗
3月1日 27歲女子在家飲枸杞菜湯
2月25日 一男兩女(23至42歲)在銅鑼灣食肆食菠菜餃
2月19日 39歲男子在元朗食肆進食摻雜了一片不明葉子的生菜
2月17日 36歲男子在紅磡食肆吃了看似芥蘭的灼菜
2月17日 59歲男子在旺角食肆飲西洋菜魚滑湯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含較多草酸鹽的蔬菜

植物:水芹(生、可食用部份) 含量:1,480至1,700微克/100克
植物:馬齒莧(生、可食用部份) 含量: 1,310微克/100克
植物:莧菜(生、可食用部份) 含量:1,009微克/100克
植物:菠菜(生、可食用部份) 含量:970微克/100克
植物:大黃(燉熟、不加糖) 含量:860微克/100克
植物:紅菜頭/甜菜(煮熟) 含量:675微克/100克
植物:西洋菜(生) 含量:310微克/100克
植物:小麥胚芽 含量:269微克/100克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