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另一齣比較起眼的競賽影片,是意大利導演PaoloSorrentino的《ThisMustBeThePlace》,由美國金像獎影帝辛潘擔綱主演,也是Paolo第一齣美國製作。十年前Paolo首次執導劇情長片《OneManUp》,獲威尼斯電影節垂青,並獲最佳新晉導演獎。Paolo今次是第四次在康城競逐金棕櫚大獎。
記得三年前在康城看其前作《IlDivo》,一齣諷刺意大利政壇貪腐醜聞,以及政客醜惡嘴臉的辛辣喜劇,拳拳到肉,獲評審團獎。該年評審團主席剛好是辛潘,Paolo的作品備受賞識,二人因此結緣。Paolo這次邀約辛潘演出,其實信心不大,因為傳言辛潘每月最少收到四十個電影劇本,誰料劇本寄出後,二十四小時就收到辛潘的電話留言。
辛潘在《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演同性戀角色,令他登上奧斯卡影帝寶座。今次在Paolo的鏡頭下,是一個上半身作女性打扮、年華已逝的過氣歌星Cheyenne,戴假眼睫毛,塗口紅,頭髮蓬蓬鬆鬆,經常用口吹氣,趕走垂在眼瞼和鼻孔的髮絲,光是扮相就令人難忘。男性而作女性打扮,除了先天,也有後天,多是幼年形成。這些佛洛依德的課題,編導沒有詳細論述。
但不要以為Cheyenne是同志,他老婆竟然是消防員,他又企圖為女兒介紹男朋友。電影去到中段,父親去世,沒能見上最後一面。Cheyenne與父親沒有見面三十年,父親原來曾受德國納粹迫害,決意找尋當年的元凶,結果竟讓Cheyenne找到了。Paolo的敍事手法別創一格,但深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片中有一場「一鏡直落」的非常精采的場面調度加影機運用,拍攝搖滾歌手DavidByrne的一場表演,我認為單是這個長鏡頭,就值得頒個最佳導演獎給PaoloSorrentino。
撰文:黃國兆
(資深影評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