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管大員對話》【本報訊】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及資金池已成形,但除了點心債(離岸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外,人民幣借貸未見起色。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表示,中央正起草境外機構以人民幣直接投資內地(FDI)試點法規,若如當局期望下半年能出台,將成為本地人民幣借貸融資活動的「突破點」。記者:劉美儀
首隻人民幣新股上月在港上市後,彭醒棠相信,市場會研發更多新模式上市,不排除人民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有機會年內登場。
資金池成形 足支持人幣新股
儘管有指人民幣新股匯賢房託(87001)反應差強人意,但彭醒棠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關鍵是首次在本港離岸市場有人民幣新股成功上市,且運作暢順,這是重要里程碑,亦顯示目前本港資金池規模,足以配合支持人民幣新股在港推出。
被問及境外人民幣新股集資,會否納入將來FDI框架內回流內地使用,他說要視乎內地考慮及最終出台辦法內容,但FDI理念應是以項目在特定年期內投資為基礎,由此產生的發債、借貸及各類融資需求,似乎較為配合,估計人民幣新股未必符合範疇,惟最終要由內地相關部委決定。
FDI催化企業港舉債融資
FDI法規若出台,將標誌着目前逐個個案審批的程序,會以常規化核准機制運作。彭醒棠相信,更多企業會利用機會,在港發債、借貸及融資,支持內地項目發展,「資金池運用效率亦更高」,令「水源」能發揮借貸功能,並促進跨境貿易結算項目下,大量淨流入本港的人民幣資金可循環回流內地使用,加強在岸與離岸市場之間的資金良性互動,流轉率越高,本地人民幣離岸業務自然發展更快。
年初人民銀行公佈《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ODI),他不排除今年內有機會在港出現人民幣相關投資併購活動,並帶動人民幣貸款融資。現時內地直接投資本港或經港往境外第三地,約佔內地ODI總量60%。
不過,FDI與ODI不同,前者牽涉人民幣流入內地,有市場人士稱,內地或會關注熱錢會否伺機流入的風險,個別領域如房地產融資、汽車信貸等,或會剔出機制外,沿用舊制逐個審批。
人行、商務部及外管局等正制訂FDI法規框架,金管局亦配合。彭醒棠說,當局主要考慮FDI對內地金融市場系統會否構成影響;滙率方面,由於境外機構是以所持人民幣從境外直接滙入,而不像以往般在境內進行結滙(沽外幣買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