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競選特首之事,梁振英表示向來做事「當仁不讓」。好一句當仁不讓。我來說說「仁」。不從儒家角度去談,那讓孔學大師去說。我只從字形去拆。
「仁」,是二人。兩個人同時存在,對等平等,大家「咁高咁大」,才成「仁」。即是你有的權利我也有,你有的機會我也有。這個小圈子特首選舉,梁振英先生你肯定有機會參加,但我有嗎?其他人有嗎?泛民有嗎?權利跟你的是對等的嗎?那個選舉委員會可以提名、投票,我可以嗎?即使二○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那個提名機制,能讓所有人機會均等參與嗎?立法會選舉投票有些人有兩票甚至間接擁有幾票,為甚麼我只有一票?你有為我爭取公平的與你相同的一票嗎?如果沒有,請勿談這個「仁」字。
任何人皆享相同權利
「仁」,二人,旁邊的兩畫,上面一畫較下面一畫短,從量來說,是量少建基於量大之上。套在社會上,要成「仁」,擁有強勢資源權利的群體,必須以他們的基礎,扶持弱勢的群體在上。但看現實狀況,政治上,好些人物或政黨,霸佔或獲優待資源,欺凌弱勢的政治群體。政治以外,看那地產霸權如何欺凌置業人士;看那種種施政如何漠視弱勢社群。梁振英先生,如果你只選擇性為某些人發聲,請勿談這個「仁」字。
「仁」,二人,將二放在人之上,是「天」。任何人與任何另一個人擁有相同的權利,是天道。同一天空下,任何人應該與任何另一個人平等對等。可是在香港這個政治框架內,梁振英先生,你與任何另外一個人是平等對等的嗎?如果你「當仁不讓」,請你為我爭取這個「仁」。
蔡錦源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