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政長官曾蔭權早前公開指摘有人借環保之名,利用司法覆核阻撓港珠澳大橋工程上馬,激起環保界怒火。五個環保團體昨日召開聯合記者會促請港府設獨立環評機構,又炮轟曾蔭權以基建成就凌駕市民健康,藉「陰謀論」掩蓋施政失誤。 記者:白琳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天討論港珠澳大橋訴訟。五個環保團體促請立法會就事件召開公聽會,彌補環保署當初諮詢不足。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批評,現時基建項目由政府高層拍板,交由署級官員執行並向立法會申請研究撥款,整個「上游」流程欠缺公眾參與,直至環評程序啟動,才接受公眾意見,屆時諮詢已形同虛設。環評條例自98年通過以來,環保署共處理416宗環境許可證申請,只有兩宗被拒,「當政府決定咗做,市民反對已經冇用」。
倡設獨立環評機構
譚凱邦舉例,屯門公路市中心段擴建環評通過,09年獲發環境許可證,800棵樹齡逾30年的樹木被砍伐或移植,但鄰近隧道使用量一直偏低,明顯錯估交通需求,「我哋每個諮詢階段都出聲反對,都冇人理我哋」;吐露港公路北段擴建工程的環評工程備忘規定不許砍伐古樹,卻沒有限制斬樹數量,最後18個足球場般大的樹林被砍伐或移植。種種例子反映環保署未能做好把關,受僱於工程申請人的環評顧問公司欠獨立性,千方百計令環評通過而放棄環保原則,只有設立獨立環評法定機構才能根治問題。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主任陳方盈批評曾蔭權以陰謀論看待港珠澳大橋訴訟,「呢單官司對市民健康同環保都有正面意義,係特首自己將件事政治化」,若港府肯正視施政失誤,應更新24年前訂立的空氣質素指標,以更高標準審核環評報告。
港府鬧出國際笑話
爭氣行動副主席湯文海指出,外國環境保護局一般由專業人士主理,從科學及公共衞生角度施政,本港相關部門由政務官等「文官」領導,淪為橡皮圖章,「家俾人搵到錯處,反而大嗌人哋阻住晒,係國際大笑話」。
環保觸覺及爭氣行動也參與民間聯署,促請政府參考國際準則,發展基建時盡最大努力減低污染,並檢討環評制度,「我們呼籲社會各界尊重裁決,不要在發展與環保之間製造虛假的對立,或在社群間造成不必要的分化……今次裁決將為香港締造的長遠利益,將會遠遠大於因個別項目受阻而引致的短暫代價」。
獲發環境許可證卻被指破壞環境的工程
工程:吐露港公路北段擴建
環境破壞或風險:砍伐或移植18.4公頃樹林
工程:屯門公路市中心段擴建
環境破壞或風險:砍伐或移植800棵超過30年樹齡的樹木
工程:元朗和生圍地產發展
環境破壞或風險:發展面積大,恐禍及鄰近米埔濕地
工程:屯門紹榮鋼廠旁興建飛機燃油儲存庫
環境破壞或風險:有爆炸危險
資料來源:環保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