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期權:樂見散戶運用期權 - 杜嘯鴻

一周期權:樂見散戶運用期權 - 杜嘯鴻

本欄收到讀者Jackson來函,頗有教育意義,說明期權在港漸普及,節錄如下:
「本人平日都有操作期權,但閣下提及『槓桿效應,Long有槓桿,Short沒有,上周五期權盤路可見一斑。所以說,Short是基本功,Long是投機性強的利器,適當使用,效益十分可觀。』Short輸起上來就有槓桿,點會冇槓桿呢?『期權金的變化,Call的期權金起步在30至50點左右,LongCall普遍有3倍利潤,但是否可全收,那是閣下的功夫。Put的期權金也普遍有1倍以上利潤,但用ShortPut做,要承擔較大風險。』我沒有估錯閣下的意思,是LongPut同ShortPut都睇淡,為何又用ShortPut睇淡呢?『槓桿效應,Long有槓桿,Short沒有,上周五期權盤路可見一斑。』莫非今個星期盤路好就有槓桿,下星期盤路唔好就冇槓桿?」

盤路分析具教育意義

Jackson的問題有三點:第一,「槓桿效應,Long有槓桿,Short沒有。」這幾乎是絕大多數期權理論書籍,在分析用期權策略獲利時都有提及。因為期權基本原理是對冲,沒有對冲的期權策略只能稱為對賭,當然賭也會有贏的機會,但理性人士在採用策略時,應該運用期權基本原理,避賭戒賭。
第二,「以LongPut同ShortPut都係睇淡,為何又用ShortPut睇淡呢?」5月13日是ShortPut+LongCall同時看升,但LongCall的利潤明顯大於ShortPut。《一周期權》已給了較大的版面刊載成交紀錄,以便讀者看清楚,並說明Short要承擔較大的風險。若筆者文字有提及「LongPut同ShortPut」看跌,敬請指正。
第三,盤路分析是期權教育重要環節,「盤路」不存在好與不好的觀點,因為盤路只是用於分析,在乎閣下如何運用。筆者認為成交大但未平倉合約變動不大,炒味濃,所以上周文章結尾時點題,要大家謹慎看升。盤路與槓桿效應完全是兩個概念,讀者可以回顧筆者上周一的分析,5月13日急升,但5月16日大跌,17日更跌穿22800,說明盤路分析有意義。
杜嘯鴻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