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商品價格從高位下調,市場擔心商品泡沫爆破。過去30年,貴金屬、汽油及美國家庭的房屋、基本日用及必需品價格上升了1至3倍不等,表面看來頗為驚人,惟同期美國總負債升近15倍(見圖),筆者認為後者才是當前金融市場最大的潛在泡沫,最終將必須透過違約或貨幣貶值來解決。
至於歐債方面,預期歐盟會要求希臘選擇局部違約的方案,以保歐元的完整性,惟此方案一旦落實,將表明之前的注資拯救已失效,暗示未來愛爾蘭及葡萄牙亦有可能要步其後塵。
美國債回報降
美國聯邦政府負債上周觸及14.3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財政部從17日起開始動用公務員退休基金以應付必需開支,直至國會同意提高發債上限為止,未來兩個月,預料兩黨將就削減開支激辯。市場對此消息沒有太大反應,因為傳統上美國國債都被視為無違約風險。加上近日美國新屋動工數字跌近歷史低位,工業生產數據也比預期差,令市場只留意經濟復蘇的去向,多於美國潛在的信貸風險。
債券大王格羅斯一直看淡美國的財政狀況,認為美國將持續壓抑國債的實質利率,犧牲長線國債投資者的利益,並指長期投資美國國債是「自暴自棄」的行為。PIMCO行政總裁伊爾艾朗更預言美國為減輕還債壓力,將會延續低息環境,令國債投資者因通脹而受損,他更認為歐洲未來將有至少一個,甚至越來越多國家需要進行債務重組。
筆者認為,未來幾星期將頗為關鍵,隨着全球經濟放緩的氣氛漸濃,美歐日等多國政府最終將被迫再次採納某種形式的寬鬆措施,其間美歐日元相對其他新興國家及商品貨幣,料將再度回軟。相對成熟國家負債多年以來累積的升幅,筆者並不認為當前的大宗商品,尤以貴金屬及能源存在泡沫風險,因為真正的泡沫存在於成熟國家的國債。
之前有美國投資大行估計,美國不會透過高調賴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為聯儲局擁有一部印鈔機,大可利用印鈔來還債,故償還本金及利息是不會少的,但償還貨幣的購買力則會減少,這也是另類低調的違約方法。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