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靠體能打波 - 仙道彬

天籃地北:靠體能打波 - 仙道彬

上周五和同事看小馬對雷霆第2戰的重播,當看到第1節尾段杜蘭特那記勁爆「dunk」,大家除了對其體能讚嘆不已,也覺得這輩運動員技術層面始終遜色於前人。
公牛和雷霆一守一攻,但控衞同是體能勁爆、進攻為先的球員,若要戴歷路斯和韋斯卜克專心分波,等於收起最強武器,故兩軍教練都賦予極大自由度。
公牛和雷霆暫時都與對手打成1:1,而在兩場敗仗中,路斯射23中7,命中率約3成;至於韋斯卜克則為射15中3,命中率更只得兩成。
隨着運動科學發展更完備,營養更好之下,新一代的球員身形體能都更標青,如勒邦占士等身形,在十多二十年前肯定是打大前鋒,那會如今日般可控球上前場?對比以快見稱的艾華遜,路斯或韋斯卜克的firststep更易讓對手食塵。

多打孤立少見合作

現今球員體能條件如此優厚,基本技術自然「放埋一邊」。畢竟籃球注重體能,跳到籃框咁高怎會被封阻?於是一大班體能怪物在場上以天賦打波,令球賽淪為鬥牛場,也令美國隊出戰國際賽再難一支獨秀。
在東西岸決賽,除了小馬有傑特坐鎮,轉邊和助攻維持正常外,其他幾隊都傾向打孤立(isolation),頂多是2人籃球,簡單的pick&pop或pick&roll;你不會看到如塞爾特人般兩、3個單擋,讓阿倫走空射波,同時皮雅斯或KG會走位接應,一個攻勢牽涉3、4個球員;而非熱火般一人單打,其他球員在旁邊「唞凉」。
當年米高佐敦或拜恩後生時一樣打體能波,要得遇名師學懂三角戰術,才肯交波予隊友,贏得一座又一座總冠軍。球員未成熟,教練就要出手,如雷霆的史葛布克斯就夠膽在第4節雪藏韋斯卜克,以免他快到連隊友都跟不上,終換來勝仗。環顧聯盟,又有幾多教練有膽有權下「雪藏令」?
文: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