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造訪:蛋白質男成熟期 王文華

周六造訪:蛋白質男成熟期 王文華

「我已經知道路的終點,是我的墓碑,上面的墓誌銘是:他是一個作家……甚麼,你沒聽過他?沒關係,我講這個你就知道了:他寫過《蛋白質女孩》!」《我的墓誌銘》王文華。十多年前的一本《蛋白質女孩》,令他成了超級「暢銷書作家」。王文華常自嘲,現在的他只會被稱作「知名作家」,或是《蛋白質女孩》的作者。但人生能寫出一本如此受歡迎的作品,又怎會不是一大樂事呢?

撰文:游惠玲
攝影:李俊賢

王文華,台灣知名小說、散文家。1967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史丹福大學企管碩士。九十年代末憑《蛋白質女孩》爆紅。另外還著有《61×57》、《倒數第2個女朋友》、《史丹佛的銀色子彈》、《Life2.0:我的樂活人生》及《開除自己的總經理》等。寫作外,還創辦「夢想學校」,從事企管顧問、教育訓練和商業研究等工作,也是電台主持人。

王文華四十四歲的人生已經和《蛋白質女孩》脫離不了,而我,也是從「蛋白質女孩」開始認識王文華的。十多年前,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集〉專欄開始連載王文華的作品,隨即成為上班族男女周周守候的兩性故事。那時王文華簡單、卻律動有致的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蛋白質女孩」這清新的名詞,更令人眼睛一亮,「是指女生像蛋白質一樣──健康、純淨、營養、圓滿,跟她在一起你會長得又高又壯,她也許沒有亮麗的外表,卻有很好的個性。」
在《蛋白質女孩》之後,王文華並沒有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信箱裏,總會有朋友轉寄來的、由王文華執筆的文章,我總會很期待地打開,看看他這次又要給讀者甚麼樣的驚喜。

病房中寫女孩

一直到一年多前首次採訪王文華,我才覺得眼前的這位暢銷書作家,不就是位「蛋白質男孩」嗎?已屆中年的他不見啤酒肚,穿件襯衫、背個包包,清瘦的模樣讓人以為他是個高中生;他沒有架子、說話語調溫和平穩,雖然素昧平生,卻像是多年好友般寒暄問候,讓人感到既輕鬆又溫暖,「也許沒有亮麗的外表,卻有很好的個性。」
那次我們約在台北鬧區裏一個賣眷村菜的店家,中午擠滿了附近的上班族,我們跟其他人併桌,同坐在一張圓桌上,一道吃着滷味小菜,我捧着一碗香氣四溢的炸醬麪,聽着王文華說小時候的眷村記憶。那時他正好出新書《開除自己的總經理》,談的是他十年的人生。前面的五年,王文華自史丹福大學企管碩士畢業後,進入紐約知名的金融資訊集團Dun&Bradstreet,從超級菜鳥努力求生存,逐漸蛻變成為武林高手,然後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不再如此留戀紐約的日與夜之後,決定回到台灣。後面的五年,王文華的父親病了,他從原本所抱持的一絲希望,轉而為病房中無怨無悔的一路陪伴。我很驚訝,王文華在書中提到,那些關於世間情情愛愛、男男女女的蛋白質女孩故事,就是他在父親的病房裏所寫的。「那是一種抽離。」那時的王文華,在文字的世界裏稍微得到一點喘息與脫離,他當時從未想過張寶的故事會如此受歡迎。
後來,我在夜裏讀着《開除自己的總經理》,進到了王文華與他父親相處的回憶裏,眼淚汩汩地流了下來。王文華和多數台灣家庭的孩子一樣,在父親面前並不擅於表情達意,但當然理解父母一生守護着孩子的情深義重。在《蛋白質女孩》之後,我更喜歡讀王文華的文章,但那並不是因為他善用的對句、押韻等寫作技法,而是那個蛋白質男孩更成熟了,就像他的《50個女朋友》一書,縱然寫的是如戰場般的情場,卻藏着佛般的寬闊與溫柔。

蛋白質魅力

■10年,由報刊連載結集成書,「蛋白質女孩」就成了某種女孩的代名詞,紅遍兩岸。

■十年過去,又來個十周年紀念版,魅力猶在。

■當年的「蛋白質女孩」現在怎樣了?你可在新作《50個女朋友》中找到。

■09年,珍藏十多年的手稿拍賣,拍得25萬新台幣,用作幫助失智老人。

忽然變「巨星」

這樣的寬闊與溫柔,隨着他工作與身份的轉變更加明顯。王文華本來就不是僅以「作家」一種身份自居的人,過去他任職知名的國際公司、同時也擔任電台節目的主持人,寫作則成了他生活的另一個部份。
幾周前,我和王文華相約在新北市中和的一間商職碰面,我看到了這成熟了的「蛋白質男」的另一面。那天下午,王文華受學校之邀進行演講,主題是:「從高中生到地球人,我的求學旅程」。我看見穿着襯衫、牛仔褲的王文華,依然帶着學生般的清新特質,平時說話溫文有禮的他,拿起麥克風,竟像是神采奕奕的巨星般,悠遊穿梭在同學的座位之間。王文華搬出了自己過去高中、大學時期的照片與社團經驗,逗得同學笑聲四起。那時的他,看起來青澀而害羞,但卻努力的追求夢想。他勇敢的爭取前往英國參加英文辯論比賽的機會,雖然沒有贏得好成績,卻讓他見識到了國外的海闊天空,他說:「在我那個時代,還沒當兵的男生要出國,是多麼難的事情呀!」他也認真的把妹交女朋友,課堂學業與戀愛學分都兼顧了。演講時的王文華笑容滿面,語調抑揚頓挫,時而正經、時而詼諧,和同學之間一問一答,有說有笑。那個容納了八、九百人的禮堂,頓時像是舉辦演唱會般,觀眾的神情專注而熱烈,兩個小時的活動,沒有一秒鐘冷場。在他眼裏,演講、寫作及主持廣播節目,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其實都是在與人溝通、傳遞訊息,也是在和自我溝通、認識自己。他在《樂活2.0》書裏說:「認識自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動力。」
現在王文華經常受邀在各公司企業舉辦演講及課程等活動,去分享成功企業的故事,並教授上班族職場技能。「每次演講只要發現有一、兩個專心聽的人,他們的眼神在你身上,你知道自己打動了他們,這也就夠了!」

■國中時代,王文華已拿起掃帚當咪,高唱《燃燒吧,火鳥》,似乎早有點「巨星」影子。

■小時在眷村度過,今天彷彿仍能在他的神態中找到那抹純真。

■鏡頭前,我們又看到過這樣的王文華,「蛋白質」也有豐富的內容!

過SSS的生活

這些年,王文華的作品更多了份反璞歸真的自在與豁達,就像他的文字一樣,永不刁鑽、不矯作,總是平易近人。他曾在書裏說:「1967年生,我已經40歲了。過去40年,我嘗試過很多種生活方式。1980年代,我過的是高中男生XXX的生活。1992年,我開始燒殺擄掠的MBA生活。1999年回台灣,我開始外黃內白的ABC生活。現在,我過的是SSS(Simple、Small、Sustainable,簡化、渺小、永續)的生活。再過幾十年,我可能就ZZZ,安然長眠。」
那天,採訪在捷運站裏結束,王文華提着一個大包包,消失在人群裏,他的身影並不格外顯眼,你也許根本不會注意到他。突然間,我又想起那句話「像蛋白質一樣──健康、純淨……」
這是年過四十的蛋白質男所展現的特質,在他身上有種簡單與圓滿,讓看他作品的讀者都感到幸福。

游惠玲,台灣居,
烹文煮字以為生,
養兒育子以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