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康城:王羽出山俠氣貫康城

我在康城:王羽出山俠氣貫康城

【康城直擊】許久沒有看午夜場了。事實上,自從1978年第一次來康城,三十三年來從來沒有去看午夜後的電影,皆因作為影評人,最重點的節目,是早上八時半放映的競賽電影。要是看了午夜場,這天早上即使起得了床,大概看片途中也會打瞌睡。有些人喜歡在電影院中睡覺,的確,遇上電影不好看,睡上一覺,也是享受。只是有時影片拍得很好,奈何自己精神不振,懨懨欲睡,這時就覺得對不住導演了。
不過,這次在康城看《武俠》午夜場之前,在酒會上禁不住杯中物的誘惑,三數杯紅、白、香檳酒到肚,真的擔心會打瞌睡,扯起鼻鼾,失禮主人家。不過,事實證明,我有點過慮了,陳可辛(Peter)這部新作,令我越看越精神,越看越興奮,而有份演出的王羽則認為今次可發揮演技,所以演反派也覺得沒所謂。
撰文:黃國兆(資深影評人、導演)

因為喜歡《投名狀》,我對陳可辛的《武俠》,自然有一定的期望。但我對這齣影片的好奇,很大程度是來自重出江湖的王羽。說起來,我跟王羽大哥曾經在法國南特影展碰過面,吃過飯,要聲明,是吃過很多次飯,而且都是他請的。這倒要從頭講起了。

王羽(中)在《武俠》中演反派,他說有不少發揮機會。 劇照

王大哥(左)雖在上海長大,但廣東話很流利。

出手闊綽顯豪氣

話說十年前,南特影展要辦「香港刀劍片回顧展」,我幫他們找到邵氏的黃家禧先生和當時的天映娛樂,成功邀請了張徹導演的三部影片,《邊城三俠》、《獨臂刀》和《金燕子》參展。後來,他們又說很想邀請王大哥出席影展,結果我通過自由總會找到王羽在台灣的聯絡方法。王羽大哥爽快應允,我居中為他和法國外交部之間安排機位和簽證的事情,跟他通過幾次傳真和電話。到臨起程前最後一次通話,他對我說:「黃先生,到了南特,大家一起吃個飯吧。」
我以為他只是說客氣話,說說而已,倒也沒放在心裏。誰料到了南特,王大哥真的主動邀約吃飯。一頓半頓飯,有啥稀奇!奇就奇在,無論在哪裏吃飯,無論座上有多少客人,都是王大哥付鈔。別人想爭着請客,那是不畀面王大俠。反正香港來的,台灣來的,內地來的(我記得還有朱文導演伉儷),只要坐在一起,就是王大哥結賬,絕不手軟。我記得有幾次都是在南特最有名的海鮮餐廳LaCigale吃,光是紅、白餐酒就所費不菲。王大哥眼也不眨:「我來!」這是我對王羽的印象。
十年後,我們又在法國的影展見面;不過,今次是在康城,而且王大哥有新作面世,當然要找他聊聊,王大哥雖然在上海長大,但廣東話很流利。聽王大哥說,《武俠》總共拍了一百七十組,也挺辛苦的,他表示:「現在拍武打場面,比以前稍為舒服。以前的威吔比較幼,易斷,我也試過『撻』下來,現在的威吔很粗,安全,且很容易在電腦上抹走。」
其實王大哥以前演的都是大俠、英雄,現在為何會演大反派?對此,王大哥說:「幾十歲老人家,哪有機會演主角、演大俠?演反派無所謂,最緊要有戲,有得發揮,不要行先死先,或者出場企兩邊。我看過Peter以前的電影,尤其是《投名狀》,太棒了。我看了劇本,知道有戲可演。」

黃國兆

自誇拗贏李小龍

談到像陳可辛這一代的導演,與張徹那年代的導演之分別,王大哥說:「這一代導演辛苦得多,尤其是像陳可辛這樣認真的導演。他們的籌備工作做得很足,很仔細。若非如此,很難跟別人競爭,很難有生存空間。那年代的大導演,幾乎是朝九晚五,片場都開着冷氣,挺舒服的。」至於與甄子丹合作,王大哥覺得很不錯:「作為動作指導,他總是錫住我,常要我用替身,可能怕我年紀大,容易受傷。但我堅持自己做,我的體力還可以應付,腰力仍然好好。」他接着拿了一些珍藏照片出來,相中的他盡現肌肉,我說他當時同李小龍有得鍊,王大哥笑說:「使乜講!我同佢拗手瓜,四次都係我贏!」這時,王大哥說起他在南特影展時在酒吧遇襲的事:「嗰次幾乎冇命,好彩我身手好,腰間條皮帶救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