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股齊鳴:人民幣早已國際化? - 張一鳴

樓股齊鳴:人民幣早已國際化? - 張一鳴

世銀日前公佈《2011環球發展地平線──多極化:新的環球經濟》報告,預告美元獨大情況將會消失,並估計美元將會在14年後、即2025年喪失領導地位,隨之而起的會是歐元及人民幣。
當「大國崛起」,人民幣冒起是必然的事,世銀報告亦指出,中國政府已採取包括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及鼓勵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兩項戰略措施,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化。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早已進行。
人民幣國際化的一般定義是:(1)可觀的人民幣資金於中國以外流通;(2)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大量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3)以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貿易成交增加。然而,如果看看一些香港常見的現象,人民幣其實在港已一早國際化了。
每當行過尖沙嘴廣東道,看到祖國同胞在LV店前排隊,輪候入內買名牌袋,或在海港城,看到內地客肆意在名店內掃貨,大家只會對他們的消費力目眩。但另一方面,他們正展現人民幣自由流動、步向國際化的進程。

內地客買港樓 現金找數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公民出入境,每人每次攜帶的人民幣限額為2萬元。一個LV袋也不止此數吧!何況來港的同胞,掃的豈止衫褲鞋襪,他們來購買的全是名錶、珠寶等高級消費品。更甚的是,近年新樓開售,買家大半是內地人,近千萬元的單位,以現金支付,這代表甚麼?國家的外滙管制,是否已容許人民幣自由流進及流出中國?
過去數年,香港樓市易升難跌,零售業一片興旺,就是有賴內地客的消費。筆者預期,人民幣國際化長遠來說必定會進一步擴大,同時有利香港經濟。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亦正好反映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