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中日合璧

家居生活:中日合璧

室雅又何需大?實用面積約400方呎的單位,只要拆牆,簡簡單單地加一道日式趟門,配合一室的中國古董家具,就將這個地方不大的一人之家,搖身一變成為和風結合中國風的居室。

單位建築面積521方呎,但扣除窗台,實用面積只得400方呎,究竟如何盡用空間之餘,又能創出獨有風格呢?一切從拆牆開始。設計師Don說,單位原裝間隔是一個睡房加一個貯物室,兩間房面積都很迷你,地方不太見使,所以拆牆打通,變成一間大房。

和式榻榻米,是屋主專程由日本訂購回來。

深色家具與淺色房門,形成鮮明對比。

屋主閒時喜歡坐在榻榻米上看電視。

榻榻米下面及前方的地台,全是貯物空間。

睡房窗台上的中國畫和三角形首飾箱,襯出中國風。

打通兩房 日式趟門作分區

至於兩房向大廳的牆身也拆去,換上日式大趟門。屋主一個人住,平日打開趟門,就可以共用廳和房的空間,擴大單位的空間感。房內鋪了專程由日本訂回來的和式榻榻米,花費大約3200元。從事投資工作的屋主袁先生說,平日最愛躺在榻榻米上看電視,十分寫意,日常工作的壓力可以完全放下。
日本和式趟門都會用和紙,但和紙易爛不耐用,又欠私隱,所以設計師改用淺色木門配搭格仔鏡的款式。鏡的好處是同時有擴大空間的作用。至於木門選用的顏色,則配合大廳的木地板。袁先生說,家裏不能全是深色,有些淺色才顯得空間大一些。
為了盡量慳位,除了屋主要求擺放的深色木櫃外,設計師決定全屋不用一個衣櫃,只在房內闢一個地方做衣帽間,再用一塊金色布簾遮掩。
至於屋主的一切雜物,全部放入榻榻米下的地台裏,就連房間趟門前的一級地台,揭開來也可以擺放屋主的物件,一點也不嘥位,還可以供屋主在上面閒坐。
記者:陳阮素
攝影:黃耀興

寢區鋪上日式榻榻米,客廳則擺放中式家具,融合中日兩種格調於一屋。

戶主心得
仿清朝屏風 懷舊味濃

單位內的中國風,全由屋主袁先生一手炮製。喜歡懷舊的他,閒來喜歡去澳門有「古董街」之稱的大三巴街,搜羅中國古董或仿古懷舊家具。最別致的,是放在門口附近的屏風,上面鑲有清末時非常流行的滿州玻璃。

屋主朋友送贈的懷舊座椅。

中式餐桌價值約六千元。

中國畫放遍全屋

「這個屏風有六、七十年歷史了,是我七、八年前在澳門用大約8000元買回來的。」放在飯廳的桌子則花了約6000元,價錢不貴但別有一番風味。旁邊的椅子,則是他朋友送的。
大三巴街鄰近大三巴牌坊,整條大街一直延伸至花王堂街,到處都是賣古董的商店,貨源主要來自中國,種類繁多,由古董傢俬,到花梨木、紅木等製成的仿古木櫃,以至小飾物如首飾盒等,應有盡有。
除了中國古典傢俬,中國畫也是袁先生的喜好,大廳和睡房的牆上,以至窗台,也掛上及擺放了不少中國畫,全部都是在慈善拍賣會買回來的,由6000元到1萬多元都有。花費不高,卻營造出屋內濃濃的中國味。
至於擺放在客飯廳的大小貯物櫃、書櫃和電視櫃,都是深色系列,貯物櫃是從舊居搬來的,做法十分環保。袁先生直言,不喜歡傢俬五顏六色:「深色好,襟睇啊!」而且,大廳的深色家具,與旁邊深色調子的開放式廚房,正好不謀而合,也與另一邊的淺色房門,構成一深一淺的鮮明對比。

放在大門附近的屏風,已有六、七十年歷史。

裝修清單

油漆及泥水 3.1萬元
清拆、水電及木工 2.3萬元
傢俬、窗簾及雜項 6.0萬元
合計:11.4萬元

註:以上各項以連工包料計

設計單位檔案

物業:長沙灣星匯居
面積:521方呎
家庭人數:1人
設計師:DonLing(左圖)

─設計及裝修─
設計情報中心(36222368)
歡迎讀者提供單位拍攝及介紹,請將資料傳真23703886或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