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人和樓之間的關係好比男女關係。
沒拖拍的時候,每個人都想拍拖,甚至為了拍拖而拍拖,不理好壞,最緊要追得到手,上得了車。
上車後,自然不會就此安份,往往是騎驢搵馬,一邊跟手上這層樓拍着拖,一邊對身價更高的樓虎視眈眈,吃着碗裏的望着鍋裏的,人生目標是換完拖友再換拖友。
即使用二十年時間供完了一層樓,人與樓,好像彼此互屬建立了夫妻般的關係,人住在樓裏面,人又把二十年的血汗錢奉獻給了樓。可是,千萬不要以為二十年相濡以沫的關係很堅固,稍遇外力或誘惑,這對「夫妻」馬上分手。
人與樓的關係,比現代人的愛情更靠不住,不是樓負了人,便是人負了樓。有時候,是樓成了負資產,人終於承受不起昂貴的拍拖費用,含恨揮淚與樓作別。另一些時候,是樓價升高了,人終可實現蟬過別枝的抱負。
有些人,一生不曾置業,一生租住在別人的物業中,那算是跟樓拍散拖,也要奉獻血汗錢,也享受住在樓裏面的快樂與福利,但是,對樓就更難產生感情了,從樓裏面出來,隨時換另一層樓拍散拖。彼此只有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沒有深入的情感交流,樓的生老病死,住在樓裏面的人漠不關心。
世上很多地方,一層樓便是一個人的永久地址。在香港,人與樓卻永遠只能上演傷感的戀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