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嚴壓樓市,但限價限購等措施對部份城市卻只壓成交不壓房價,而且內地傳媒近日發現,雖然房產限購令規定,在出台城市購房的非當地戶籍買家,各以一年社保繳納證明為條件,但私下「補辦」社保證明的勾當,在部份城市卻非常盛行,買家只需付1萬元人民幣,就可取得一年社保證明,限購令如同虛設。 記者:林靜
限購令曾一度被視為最嚴厲的打壓手段之一,由北京最早發起,但隨着上海、廣州等城市宣佈限購令後,中國目前已有逾十個大城市出台相關措施。
限購令不但限制非本地戶籍市民只可購買一套房,更要求購房者出示1年或以上當地繳納社保的證明。
「勾當」成業界公開秘密
不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浙江有電視台昨日報道,當地目前仍舉辦不少外地買家看房團,而且多家房產仲介公司,甚至人力資源公司,均向外地戶籍的購房者表示,可代補辦一年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以助客戶通過限購令購房。
報道指出,「補辦」社保證明的勾當已成潮流,亦為業內的公開秘密,普遍1.1萬元(人民幣.下同)便可取得12個月繳納社保證明,1.24萬元更有13個月證明,最高叫價更達2萬元,包括所有補交款及手續費。
政府部門:材料齊全就辦
更甚的是,包括社保等多個政府相關部門均表示無權驗證「作假」行為,「只要材料齊全就辦」,只着造假者承擔責任。
事實上,本報上月亦有直擊報道指出,在深圳房產展覽上,有房產經紀教外地準買家,利用「以友代買」的方法避開限購及繳納社保證明,顯然多個城市的仲介公司,均以不同招數應付中央打壓,只要買家願多給1萬元,限購令的設立便形同虛設。
70城市房價增速放緩
雖然內地房產界盡出奇謀對抗中央的打壓,但似乎仍難敵過中央的連番措施。據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年內連續第三個月出現按年增速放緩,由3月的5.2%漲幅放緩至上月的4.3%。
北京仲介協會和鏈家地產昨發佈的資料亦表明,北京二手房掛牌價格在堅持了1年之後,從4月份開始首先出現掛牌價格按月下降,降幅為1.5%。
鏈家地產預計,接下來的9個月,每個月房價按月下降都將達2%,全部房價下降將超過15%,全年北京二手房交易將不會超過13萬套,不及2009年的一半。
人民銀行發佈的報告亦顯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房地產首季發展一線地區房產業的單位,其銀行結算賬戶數量增速明顯放緩,按月增速已連續四個季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行認為,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發展一線地區的調控效果初步顯現(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