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難在廣州 - 鄧達智

食難在廣州 - 鄧達智

食在廣州這口號戰前很響,解放後雖然比中國其他地方優勝,吃最基本的飯也需糧票何來好吃?中心轉移,變了食在香港,當中國在西方視線相當模糊的歲月(今天也未至視力健全)香港菜便是粵菜以至中國菜的代號,當然這現象也不正確。
情況踏入公元2000出現轉機,漸漸富起來的國人早已紅了眼,「小香港」竟然代表了「大中國」數十年?新發財行當一切都要勁過你,寸過你;最近那家人來港兩天「豪花」一百萬(他們不知道,一百萬花在一個手錶一個手袋一件皮草大衣需時5至10分鐘,如果是珠寶那可未夠;何需兩天?那只是一般普通家庭以為是的童話故事)還說:「鮑魚在上海天天吃……」讓鮑魚吃得膠了口吧,跟吃得好就不是一回事。他們選吃茶餐廳作代表,也對;大概相等大象屎忽一部份。朋友去年來過,週末再辦「小明上廣州」,當然鮑參翅肚在廣州尤其幾位香港名廚主辦的菜館也亦一流,房間寬暢裝修比香港寬敞豪華,相信小明們不會認為富貴豪是他們印象中的廣州。要吃,便吃最地道!
去年來過龍津東路(老店)向群冰室讚口不絕。今年總想試新地方,再說老地方也難保水準。自己先做試驗鼠,試了好幾家,把鬼!標誌正宗順德菜者,一味煎釀煎焗煎……味味煎都是同一種味,跟順德菜的精緻差遠啦。還是去關志泉師傅主理的廣東電台餐廳(流花公園對面),包含香港及省城菜之特質。
廣州菜面對最大問題是廚師大部份非廣州人,弄菜都是外來不曉粵菜的外省人,好運找到粵省客籍潮籍或湛江茂名人,不然湘南人甘肅人安徽人如何知曉粵菜精於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