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鄉事派政界人士牽涉新界村屋僭建問題,再次引發社會討論新界原居民在港府政策上享有種種特權。有政界人士直言,這種香港特有的「城鄉矛盾」,原因是港府一直採取迴避態度,不肯正視問題,結果令矛盾不斷惡化。
有泛民成員指出,港英殖民地港府為了爭取新界原居民支持,以往一直給予他們不少特權,例如丁屋政策、發展新界時又給予受影響原居民各項補償;香港回歸前,北京港府為爭取原居民支持,不但答應保留港英給予他們的一切權利,更將之寫入《基本法》。
原居民政策變牟利工具
然而,隨着香港社會發展,原居民鄉村不斷減少之餘,以往保障原居民的政策開始變質,成為個別人士謀取經濟利益的工具,例如買賣丁權用作興建住宅出售,或利用僭建方式霸佔官地作商業用途,以往港府有意整頓這些問題,例如孫明揚出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時,曾建議改革丁屋制度,由撥地原居民興建獨立屋,改為建多層式「丁廈」,但由於涉及龐大土地利益,原居民強烈反對,港府最終不敢硬闖,有關建議不了了之。
該泛民中人指出,港府面對原居民各種政治及經濟索求,永遠只會讓步,特首曾蔭權更委任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加入行政會議,更被視為政治上進一步討好鄉事力量,引發市民不滿,若在今次村屋僭建問題上,港府再向鄉事讓步,必定引發另一次「城鄉矛盾」爆發。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