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樓價瘋漲及保障購房市民,中央頻出招,除限購令外,人民銀行多番收緊存款準備金,亦令銀行在樓按生意上不再大勇,影響所及,內地部份城市出現「價穩量跌」,但當中不少仍現「價穩量升」現象。有見及此,中央要求樓價高的城市嚴格執行遏樓市新政。
繼發改委早前規定「一房一價」後,上海市昨亦公佈相關細則,明確包括一、二手房在內的商品房均須明碼標價。業內人士認為,上海細則與發改委的規定沒太大差別,但仍難以避免人為的高報價,執行效果有待觀察。
人為高報價難以避免
上海細則規定,上海區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仲介服務機構銷售新建商品房時,應當實行明碼標價,且中介服務機構銷售二手房也須參照執行。規定列明,經營者應當在商品房交易場所的醒目位置,明確標示與商品房價格密切相關的因素,包括開發企業及樓盤詳細資料,以及內部裝修狀況。此外,商品房經營者應當對每套商品房明確標示價格及其他相關因素,包括樓層及優惠折扣等,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分析認為,地方細則首先應明確如何定價,以及一旦違法該如何懲處,否則難以避免人為的高報價,購房者在消費權益受侵害時亦難以追究。事實上,上海在限貸、限購政策下,近兩月樓市成交量仍在穩步攀升,表明購房需求仍大,即使嚴格執行一房一價,但在供求上穩住房價更為重要。至於二手市場因最終成交由買賣雙方議定,分析亦料,細則對相關交易影響不會太大。
近兩月樓市交投穩升
除上海外,北京早前亦出台禁止商業用地轉住宅地的措施,顯然在進一步深化樓市調控之際,「商改住」也正進入調控範圍。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對開發商的心理產生了不小影響。
不過,部份城市的樓市熾熱狀況未改,中國指數研究院昨發佈報告指,上周(5月9日至15日)內地70%城市樓市成交量按月上漲,重點城市中,僅北京按月下跌,其餘8個城市成交量均按月上漲,其中深圳漲幅最大,達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