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樓價高處未算高,市區重建局昨宣佈,以每平方呎實用面積的「貼市」價9,785元,收購受去年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影響的159個業權單位,重建逾400個大眾化小型住宅單位。有地產代理認為收購價合理,有受影響業主滿意收購價。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馬頭圍道春田街項目的收購價,僅次於08年港島區士丹頓街的每呎9,986元,是該局收購九龍區重建項目至今的最高價。他舉例稱,願意出售實用面積440至460呎業權的業主,可獲430萬至450萬賠償,可在同區購買五年樓齡的翔龍灣、七年樓齡的傲雲峰面積相若單位。
巿建局料虧損10億
他解釋,收購價以政府「自置居所津貼」(即「七年樓」政策),按同區樓齡相若面積的市值差價釐定,「七年樓」呎價是市建局委託七家獨立測量師行評估後訂定。有業主曾要求以今年2月出台的『樓換樓』重建項目作賠償,但由於市建局以去年2月已啟動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不適用於新政策。
市建局稍後向業主發出收購建議,60日內接受收購建議的自住業主,可額外獲得115,700元津貼;非自住或空置業主只得90,500元額外津貼。市建局承認,由於等候上訴裁決,159個業權的收購重建成本增至15億,預計虧損10億。
香港置業東南九龍區域營業董事歐偉倫表示,土瓜灣區的樓宇不斷升值,巿建局的收購價合理,不見得較巿價高,「佢今次係用實用面積計,價錢會比建築面積計高啲。」他指出,業主售樓後,賠償金額在同區購樓有不少選擇,如翔龍灣、潮樓等,「呢啲樓都好新,面積就冇以前住嘅咁大。」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今次巿建局的實用面積收購呎價9,785元,若以建築面積計算,每平方呎約七、八千元,將來建成豪宅,預料呎價可賣至1.3萬至1.4萬,「好似同區紅磡高山道地皮,地價每平方呎都賣近萬蚊,建成單位呎價都過1.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