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在康城兩奪金棕櫚大獎的導演不多,戴丹兄弟(DardenneBrothers)是其中表表者:1999年的《露茜妲》(Rosetta),2005年的《他人之子》(TheSon)。少男少女、兒童、甚至初生嬰兒,若然不是主角,至少是戴丹兄弟二人關心的對象。之前他們拍過一對「大唔透」的情侶,女的誕下嬰兒,男的二話不說拎去賣了;為了生活壓力,骨肉親情可以扭曲至此!
戴丹兄弟的新作《KidWithABike》,主角是個叫西力的十二歲小孩。西力本身已經孤伶伶住在兒童院,父親竟不告而別,偷偷搬走了,連西力心愛的單車也變賣了。編導沒有詳細交代,大好家庭為何淪落到如此田地;但這種「留白」的處理,令觀眾更生出同情之心。父親看起來十分年輕,被兒子找到後,竟連聲說生活逼人,無法承受,要重新開始,可說屁話連篇。父子親情,比紙還薄!
西力幸運地遇到在髮廊工作的女子莎曼達,不但幫他尋找父親,更像母親或姐姐般照顧他、保護他。她一再提醒他不要跟那個年輕毒犯來往,西力不聽,結果成為暴力搶劫的少年犯。莎曼達還要出面向受害的父子賠償了事,儼然成為了西力的母親。但戴丹兄弟的人物和故事,最引人入勝的,是其曖昧性和留白的地方。莎曼達喜歡西力,不純然是母子之愛或姐弟之情,而是滲有男女愛戀的味道。當她的男友吃醋地問:「你要我,還是要他?」她不假思索就說:「我要他!」
戴丹兄弟的電影,越來越有法國大師布烈遜的味道,那是一種極之簡潔而又意在言外的含蓄。小孩騎單車的鏡頭為影片增加許多流麗的動感,是他們過往的作品少見的。戴丹兄弟過去很少起用走紅的演員,今次找原籍比利時的法國紅星西絲迪法蘭絲(CeciledeFrance)演莎曼達,彰顯了本片的比利時身份,是一次極有韻味的演出,演西力的ThomasDoret擔戲極重,演出恰如其份。
撰文:黃國兆
(資深影評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