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收到一位原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毛宇寬先生的電郵,說他1982年移居香港,近三十年奉我為「思想前導」,信上說:「不久前出版了一套文集上下卷(上卷──世紀安魂曲,下卷──人生隨想曲),我和您屬於同代人,不揣冒昧自任與您是精神上的兄弟,也力求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同您一樣說些真話。我非常希望向您贈送拙著。」要我告知郵寄地址。我雖對「思想前導」這美言愧不敢當,但也願意讀讀他的著作。想不到收到的書是十六開本的厚厚精裝兩大本。更想不到的是:原以為是稍專業的音樂論文,不料卻是極具可讀性的對古典樂曲的通俗欣賞,和作者的許多珍貴回憶,難忘的人生記事。
讓我感動的是,這厚厚的兩大本書,是在作者雙目失明的狀態下完成的。1963年,作者一眼失明,另一眼視力僅餘0.01。近二十年,他靠着一種名為「阿拉丁」(即:神燈)的電子放大器把字放得老大,在屏幕上閱讀印刷品,並用電腦的字體增大功能和反差功能(黑底白字)進行寫作。到2004年最後一點微弱視力也徹底失去,於是他仰仗台灣出的一個叫「大眼睛」的發音軟件來聽取電子文件,摸索着鍵盤憑聽覺進行文字處理和其他操作。儘管他的不離不棄的妻子金潔對他幫助不少,但無論如何以一個失明人來完成這樣的巨作,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這套文集中對於蘇聯時期兩位傑出的古典作曲家Shostakovich和Prokofiev有相當深入的介紹分析。作者與著名小提琴家DavidOistrakh更有一段交往記事,令我這個年輕時愛聽他們的音樂和演奏的人甚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