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控通脹,中國加完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再加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昨表示,由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未來5至10年內地通脹或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他並認為,有必要逐步加息以抑制通脹,但也要警惕熱錢流入。
據路透社報道,李稻葵在北京出席2011年中國投資論壇時稱,今年通脹應該不會超過5%,但會略高於4%。他更擔心未來5至10年的通脹水平,因為全球進入一個相對較高的通脹時代。
貿盈料減 紓人幣升壓
李稻葵稱,對於世界經濟而言,長期持久性的價格壓力成為大挑戰,這種壓力也會傳導到中國經濟,因此必須準備好應對未來10年相對高的通脹壓力,這也是未來10年貨幣政策需要保持相對從緊的原因。
李稻葵亦認為,應慎重使用貨幣政策,如果利率太高,也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而中國貿易順差縮小,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應放緩。
李稻葵預期,中國今年的貿易順差或降至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左右,中國海關早前公佈,今年首4個月累計貿易順差為102.8億美元,同比降32.8%。
為應對通脹,中國政府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共加息4次,並於上周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為今年第五次,以去年以來計則共11次。
加準備金 恐延利率市場化
不過,人行對冲外滙佔款成本已超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或令人行在考慮加息時有較多顧慮。據《第一財經日報》一項調查報道指,2003至2010年底央行對冲外滙佔款的成本累計規模為10830.6億元。內地學者指,如果內地利率上升,導致央票收益率提高,將導致人行對冲成本進一步增加,這或會影響人行加息的果斷性。
人行副行長胡曉煉在其專欄指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對冲外滙流入投放的新增流動性,對金融機構的正常頭寸並未造成大影響,總體效應呈現中性。從理論和實際分析測算,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未來還有相當空間。
另外,人行於明日(18日)起,將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屆時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21%的高位。
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這意味銀行體系在分擔人行對冲成本,將威脅銀行的收入和營運能力,迫使商業銀行承擔對冲成本,勢削弱政府推行利率市場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