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攤開一張張印着細胞染色體模樣的圖片,在大枱上逐張比對差異。瑪麗醫院血液學科學主任(醫務)、細胞遺傳學家溫錫剛博士,日復日、年復年地幹着這枯燥的工作,但憑着這份毅力,他為白血病患者找到最合適的治療藥物。醫院管理局為這位默默耕耘20多年的科學家頒發傑出員工獎,表揚他多年來對病人及醫院的貢獻。
入行20年 研究細胞遺傳學
科學界常用分子生物學或細胞遺傳學,去檢測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變異,找出染色體是否存在移位融合的問題,而溫錫剛在20多年前開始投身這個行業。他笑言「同道中人」不多,「做呢行搵唔到錢,邊有人想入行?」
溫錫剛說,他每天的工作說來簡單,就是透過分析細胞查找出變異的染色體,但當中其實要花極大工夫,如從病人體內抽取20個細胞,再對比每個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找出是否存在變異,為他們安排最合適的標靶治療。「有時電腦軟件好難去對比染色體有冇唔同,咁就要將佢哋放大千倍印晒出嚟,逐張逐張圖用肉眼去對」,他形容工作「其實都幾悶,要坐定定一日」,但若能幫到病人則很有意義。
找出基因是否出現變異最大的用處,在於為病人「對症下藥」,他說:「有時染色體移位嘅段唔同咗,用藥都唔會一樣,唔係每種類型嘅白血病都用相同嘅藥,可以分到好細」。多年來研究細胞遺傳學,令他成為亞洲首位獲「英國皇家病理學院院士」資格的細胞遺傳學家。
此外,瑪麗醫院的骨髓移植中心同獲醫管局頒發卓越團隊獎,中心主管李國維醫生指90年開啟以來,已進行2,000宗骨髓移植,預料需求續增,今後兩、三年會再增加病床,把每年處理130宗個案增至170宗。兩年前該院遇上藥物含毛霉菌事件,一度令移植手術暫停兩周。中心資深護士陳靈芯指,由於曾懷疑毛霉菌由食物感染,故曾在中心內為病人煮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