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百貨時裝店的時尚衣着,淹沒了老牌疋頭店。1965年開業至今46年的梁煥記,至今櫃枱仍遺下一本本老舊的賬簿,可見歷史悠久。惟面對業主收樓被迫本月底結業,昨日貼出「賤賣存貨」、「留錢養命」等標語,整日吸引不少執平貨的顧客。
記者:林社炳
梁煥記1965年開業至今46年,繼承父業的第二代傳人梁志成說,「如果日日生意咁好,就唔使執笠」,他抱怨被迫「金盆洗手」,全因業主收樓,提起「地產」兩個字更令他滿肚怨憤。
店內掛上「名碼實價」的梁煥記,昨日幾乎所有布料低半價求售。有街坊買一碼布料,要求送兩吋;有南亞裔顧客要求一減再減。他說:「街坊同市民知道我執笠,嚟捧場,全因為貪平。」他指,自己的存貨全是優質上等貨,絕非一般貨色。
顧客不乏名伶高官
梁煥記開業幾十年,顧客有名伶、有名人、有高官、有街坊,據了解,就連紅伶芳艷芬也曾來光顧。
昨日聽聞梁煥記月底結業,特別前來執平貨的顧客,不乏衣着講究的貴婦。有人短短一小時內買了近3,000元英國上等布料,並找裁縫師傅做套裝。
梁煥記敵不過現成時裝潮流衝擊,昔日光輝不再。梁志成仍艱苦經營,苦撐把一對子女養育成才。大學畢業的兒子梁少雄說,「30年來,買布做衫嘅顧客越來越少,南亞裔顧客反而較多。」縱然不得與他一起成長的家族生意,但只能留下無奈的懷念。
見證梁煥記多年歷史的老街坊吳婆婆說,她雖然已搬到黃大仙,但昨日仍要到梁煥記,買一碼紅布料,把四代同堂子孫的生辰日子,用毛筆一一寫下來。
陪同媽媽看布料的李小姐說:「家有現成(時裝),啲款容易揀。啲街邊貨(時裝)都好平,唔使特登搵師傅做衫,等成個星期先着得到。」但她仍感到可惜,大型連鎖店越開越多,各具特色的老牌店舖卻被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