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對冲基金及投機者繼續看淡商品,據路透社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二為止一周,看好商品市場的資金大幅減少170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當中以期油最被看淡,淨長倉合約勁減65億美元,令看好油價的淨長倉跌至自今年2月尾以來的低位。花旗更認為,商品市場已進入熊市。
商品價格領頭大幅下挫,被不少大戶視為退出高風險市場包括股市的訊號,紛紛將資金調到較為安全的板塊,包括醫保股及公用股。
資金轉投醫保、公用股
除油價外,可用作前瞻經濟狀況的銅價,亦被投資者唾棄。期銅淨長倉由上一周14942張,在一周內急跌59%至6076張,看好銅價的投資者大減。
事實上,管理約380億美元股票資產的基金經理KenFisher感到,市場大部份投資者對股市過份樂觀,認為經濟前景未能支撐大市續升。而大行高盛及瑞信的策略師,亦看好與經濟周期關係較少的板塊。事實上,標普500指數當中的醫保及公用股板塊,上月分別升2.9%及2.6%,表現最佳。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每周公佈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0日的5個交易日,基金經理及大戶在美國22種商品的期貨市場當中,淨長倉減少逾22.2萬張或13%,此減幅乃2010年以來最大。花旗集團Futures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師TimEvans說:「我認為這已代表商品進入熊市,根據現時期貨市場的情況,相信資金將會繼續流出商品市場。」
印度吸納金價硬淨
業內人士對油價未來走勢的評價,有一定的份量。能源巨擘埃克森美孚行政總裁RexTillerson,上周出席美國參議院就石油業稅務補貼的聽證會時表示,若單純由市場供求釐定的油價,每桶應介乎60至70美元水平,比現在紐約期油每桶近100美元水平要低35%。他解釋,現時高油價主要是因為企業以期貨合約鎖定油價成本,以及對冲基金大量使用高頻交易之故。
油金價格大瀉,投資者看淡前者前景,但卻認為金價能夠止跌回升。其中一大原因,乃全球最大買金國印度,上周趁現貨金價跌穿1500美元水平,大手買入金條等升值。有分析員透露,瑞信及渣打此兩大黃金交易商過去一周在印度的黃金交易業務,是今年以來最繁忙,事實上,相對於其他商品的跌幅,金價尚算硬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