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導副學位泡沫化 教出倔頭進士

市場主導
副學位泡沫化 教出倔頭進士

副學士學位在港發展逾十年,2000年前特首董建華一聲令下,參考美加社區學院模式引進副學位課程,盼10年內將本港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比率大幅上調至六成,結果卻南柯一夢,變為教育界的「八萬五」。
課程良莠不齊,學院向錢看只開辦受歡迎學科,結果不時爆出濫收生、以禮物搶客等笑話,認受性備受質疑。課程畢業生升學渠道少,就業又不獲僱主承認學歷,「倔頭進士」成了畢業生的無奈標籤。

認受性低 無法解決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稱,政府當年推出副學士制度,將教育事業推向私人市場,結果令教育市場化,一切以賺錢為主,政府初期甚少監管課程質素、提高認受性或增加升學銜接機會,造成所謂泡沫化的問題,「因為有市場,大家就一窩蜂咁搞,結果學額大量膨脹收唔到科,大家就顧住搶收生,因為要還錢畀政府」。
大躍進10年毀多於譽,政府過去數年積極為副學位「洗心革面」,如推出檢討報告、設立質素保證機關及增加銜接學額等,惟課程始終屬市場主導,不少學院華麗背後千瘡百孔,最關鍵的認受性問題無法徹底解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