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艾未未遭中共抓去一個多月了。他母親高瑛老眼哭枯,告訴記者:「我要為未未說話,伸張正義,上刑場都不怕,做個合格的母親。當局簡直沒有人性,百姓都離心離德。」這位母親的勇氣,的確感人肺腑,北京有市民向她獻上花束,稱為「偉大的母親」。
但那「偉大」兩字,不是不可斟酌的。
論親情,孔子主張「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點,高瑛和她丈夫艾青未必做得到。
一九八一年,鄧小平決定「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明言「要批判電影文學劇本《苦戀》」。《苦戀》作者白樺回憶當時情景說:「作家協會副主席艾青對着我,淚眼模糊,表示同情;但是,在批鬥大會上,却狠狠罵了我一頓。」那時候,艾青夫婦正過着高級共幹的優裕生活,哪裏會顧念白樺也有父母,他父母也會為兒子食不下咽。
一九八九年,鄧小平獲王震等其他中共元老支持,向天安門廣場幾萬名學生發動殲滅戰;一九九三年,王震病死廣州,艾青想到文革期間獲他照拂,歎息說:「我們家的大救星沒有了。我平生最大憾事,是奉了這位恩公禁令,不能給他寫一部頌歌。」那時候,艾青夫婦依然過着高級共幹的優裕生活,哪裏會顧念六四無數年輕死者的父母,多年來紅淚未乾。
現在,高瑛說:「我們夫婦,跟黨走了一輩子,經歷過反右、文革等風浪,但那是全國的事,大家一起撐過去;現在,未未被捕,却是我一家的事,我撐不住。艾青生前,做夢都不會想到,兒子會有這樣的下場。我覺得對不起未未,當年也許不該把他生下來。」高瑛顯然沒有想過,最對不起兒子的,也許是一輩子唱一黨專政的頌歌;艾青顯然更加沒有想過,兒子會棄高幹子弟的富貴,而走上為民請命的道路。他們以為一國哭,勝於一家哭。共產黨內,假如多些「不獨子其子」的父母,高瑛、艾未未一定不會有今天。
唐朝末年,兵戈擾攘,叛將彭玕脅迫江西牙將劉景洪歸附。劉景洪知道彭玕殘暴,假裝應承,却以州城投仁厚節儉的吳王揚行密,然後辭官引退。他告訴親友:「我不從彭玕,幾活萬人(保存了近萬人性命),後世(我子孫)當有隆者。」宋仁宗時,劉景洪曾孫劉沆果然做了丞相(《宋史》卷二八五、《厚德錄》卷四)。
要數偉大父母,我取民之父母劉景洪,不取艾青夫婦。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