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國際金融市場地位所受的挑戰越來越大,上交所表示,希望年內推出國際板,而市場一度認為「胎死腹中」的「小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亦有望短期落實推出,勢必吸引更多外資投資者到內地「掏金」! 記者:石永樂
國際板近月再被炒起,早前內地B股亦因此傳聞而大跌,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嘯東昨向外電表示,該所希望今年內推出國際板,並會引入投資者有興趣的公司到國際板掛牌。
上交所冀年內推國際板
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王林昨在港出席一研討會時表示,目前內地不少金融機構已取得來港進行業務的資格,中證監已與外管局及相關部門在兩地投資互通的相關辦法上積極研究,「小QFII」初步執行的框架已形成,相信可於短期推出。
出席同一場合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表示,目前「小QFII」的技術問題已不多,因此相信距離推出的時間表不會太長。所謂「小QFII」,是指境外人民幣可透過在港成立據點的中資券商和基金公司投資A股市場,讓滯留在港的人民幣有序回流。今年初有消息指,中證監已準備推行「小QFII」試點計劃,首期試點資金規模約10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最少八成資金須投資於內地債市。
中港積極推跨境ETF
本港經營證券業務、內地客戶為主的國泰君安(1788)副主席兼執行總裁閻峰表示,他早前曾向相關部門建議,由銀行及券商分開做債券及股票部份,獲得的回應是正面,但他相信上半年難以出台相關細則。申銀萬國聯席董事鄭家華表示,「小QFII」已不是新鮮事,加上需解決資金流動渠道問題,籲市場不要期望可太快出台。
除「小QFII」,中港兩地亦積極推出ETF產品,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建議兩地推出指數相關產品互掛,該所產品開發部總監趙小平稱,現時有關推出跨境ETF產品的基本問題已解決,相信年底前出台不會有問題。
港交所(388)主席夏佳理亦表示,現時亞洲市場對ETF及指數相關產品需求強勁,兩所應在ETF產品上加強合作。該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ETF產品是新領域,發展仍屬於早期階段,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