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為一個節目進行拍攝工作期間,有讀者朋友前來,問及內銀股連連下跌,現在應如何是好?筆者5月2日本欄撰文《內銀盈利佳調整微》中早已預期:「人行接二連三上調息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對內銀股構成影響。」踏入5月份,9家本港上市內銀股股價全線下跌。
人民銀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達21%,3700億元人民幣資金將被凍結,在此之前,內地公佈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年增長5.3%,增幅較市場預期略高。然而,內地4月份地產銷售額,卻較去年同期減少11.7%,銷售面積按年減少9.9%,更加是去年9月以來首次,數據反映內地持續「穩健」貨幣政策,加上限購、限貸和限價等行政措施,已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產生輕微降溫作用。
從基本面分析,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可供貸款資金減少,銀行要把資金投放低收益投資工具,對內銀股而言,影響難言正面。中國銀行(3988)向銀監會申請發行次級債,反映內銀股面對更嚴謹監管要求,透過不同方式融資,亦是未雨綢繆安排。
由於是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改變過往多次「加法」。首先,不再梅花間竹式上調息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而是連續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此外,由以往在公佈通脹數據前,改為公佈後上調。上調準備金率後,並再次發行5個月的3年期央票。
SellinMay後walk返來
從人行上述舉動分析,除了反映回收流動性的決心,同時亦意味持續頻密地加息機會減少。社保基金上星期向去年年底新增的8家基金管理公司,增撥合共100億元人民幣資金,其中60億元是證券投資額度。去年社保基金同樣是5月份增撥資金,期後A股便止跌回升。事有巧合?看來未必;五窮過後,未必六絕;成功沽貨SellinMay,記住識得walk返來。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