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學生喊出身為中國人而高興,對國家民族感情不太強烈則要自我反省,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作包裝的愛國洗腦課程,明年起在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學會批評課程指引過於肉麻和口號化,一味唱好國家,非真正國民教育,斥當局只是向80萬中小學生推「順民教育」。 記者:倪清江
教育局正進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諮詢,該局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及課程發展議會副主席張國華,昨出席港台節目,家長邱先生致電稱,其子在內地讀民辦小學要上政治科,只容許答標準答案,「個仔答咗自己意見,分數就唔高」。他擔心日後出現「一黨專政政府好令人自豪」等問題時,學生別無選擇;李焯芬只回應指香港沒有政治科。李先生質疑教師能否作出中立判斷,擔心會與警察一樣變成政府打壓工具,「示威者去反中聯辦,警察執行嘅係維持治安職務,定還是有政治目的?」
國民教育應建基國史上
國民教育學會主席、中聖書院前校長梁炳華在另一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表示,學校和教師有多方面顧慮,「會被認為是洗腦?很多重大政治事故仍具爭議性,如何評估?自己會站起來大聲說我很愛自己國家嗎?」雖然毋須考試,但他擔心評估易流於主觀。
他指諮詢文件中「我學會了唱國歌」的教案,在聽唱國歌之後,老師要求學生說出「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指「香港人是較為含蓄的,不太接受肉麻的表達形式……會將情感教育變成操練和口號化!」他認為理想的國民教育應建基於國家歷史上,可惜很多中學都沒有開設中史科,「現在將國民教育科定為必修,其矛盾實在令人費解!」
不能不提欠理想的事情
梁炳華認同國民教育可多提國家成就和作為,但不能不提欠理想的事情,如嚴重貪污和做假問題,否則學生和家長會視為歌功頌德、掩飾過失的「順民教育」。他認為只要國家「爭氣」,提升法治、懲治做假、反貪倡廉等問題,年輕一代便會信任國家,以國家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