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麼沒有球星?林峯都敢在紅館開個唱,可見這裏最不缺的就是星。寫港甲球員篇難免聯想起娛樂圈,娛樂圈的捧星模式出現在球壇,的確製造了許多紙上明星,卻沒一個場上球星。
老早黃家駒就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喪笑天后唱了十幾年歌仍是走音,花燭夜能有超水準演出?新人剛出道就說要多棲發展,結果唱歌沒氣、演戲沒戲,連出來道歉也憋不出淚來,失敗中的失敗!香港球壇還不至於只有娛樂圈,畢竟唱歌可咪嘴、演戲可滴眼藥水,落場比賽卻看真本事,球迷更不是看電視送飯的師奶。目前,以盧均宜、陳七、Edison、歐冲、威廉兄弟最具球星氣質,但要成為星還差很遠。
球星起碼要有看家本領,美斯的爆破,C朗的罰球,朗尼的倒掛,沙維的Nolookpass……。我們的準球星樣貌熟識,卻總想不起有何獨門絕招。球星沒有特色,球隊也失去特色,球迷自然不會買飛入場。
因為沒有新明星,老明星才有市場,蔡楓華也開演唱會了。球迷也在懷念和仔的邊線快放,單刀橫傳的歐偉倫也有步大力雄,山度士的以柔制剛,譚兆偉的腳面傳球。當今球星梳理好頭髮,也該抽空整理一下球技了。
香港真的沒有球星,連老紅魔畢特也是無聲無息,不留下任何痕迹。這位低調球星臨走時向羅生致歉,很遺憾沒能贏得亞協盃。球星造就勝利,勝利拱照球星,一個無聲無息的聯賽,是應該腳踏實地弄好成績,到時明星自然會橫空出世。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