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田做農夫 - 盧峯

買田做農夫 - 盧峯

幾個老友忽然變成農友,公餘及周末都花在新近租來的幾千呎農田,忙個不可開交。好幾次因為工作晚了,要帶着簡單的農具摸黑回家,更自覺有點「帶月荷鋤歸」的味道。他們曬得像地盤工那樣又紅又黑,身上手臂滿佈蚊叮蟲咬的痕跡,談到下田生涯時卻口沫橫飛,雙眼閃着興奮的神色,就像小孩得到甚麼最新的玩意那樣。
朋友說,他們開田的第一天碰上幾個村內的客家老農,他們都以懷疑的眼光看着這些「姐手姐腳」的陌生人,有的還仔細問他們是誰,為甚麼會在這裏開田。最頂癮的是客家阿婆知道他們想做「業餘農夫」後,只拋下一句客家話:「來較!」(攞來搞)就走了。
租田做業餘「佃農」只是第一步,朋友正在物色較大幅的農地,準備做擁有田地的自耕農,據說已看中粉嶺鄉郊一幅萬呎荒廢農地。
一萬呎農地有多大,可以種些甚麼,可以種多少不同作物實在一點頭緒也沒有。只知道它提供了一個實質的空間讓朋友創作,讓朋友重拾跟土地、氣候、節氣、四季、大自然的關係。他們要放下那些在江湖打滾的學識、理論,重新學習另一套知識,累積完全不同的經驗。例如了解泥土的濕度看看能否種稻米,能不能做一個小魚塘;例如要知道有些甚麼害蟲、毒蛇在農田附近盤踞;例如甚麼作物最易招來野豬光顧;例如是否該按不同節氣如「芒種」做不同的事……。單單想到可以重新學習另一套新知識,可以嘗試靠「天、地、人」共融合作生產一點可以食用的東西就讓人羨慕。可惜自己還未有歸園田居的打算,不然也該湊興找幅小一點的農地「來較」(攞來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