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縱容《中國學生周報》? - 陸離

誰縱容《中國學生周報》? - 陸離

楊凡在「蘋果樹下」寫了〈楊凡時間〉,當然要謝謝他。
但楊文其實以嬉筆出之,讀着也是一個遊戲,不必太過認真。
沒錯鄧小宇行文往往一針見血,而又保持優雅與貴氣,竟然可以輕描淡寫(又毫無惡意)將「香港大會堂」中場休息十五分鐘,命名「楊凡時間」,的確神來。
楊凡將「楊凡時間」發揚至文字,光大到電影,早已修成正果。他不但重塑周潤發、張曼玉,首先發現吳彥祖,還讓沉寂多時的宮澤里惠主演《遊園驚夢》然後在「莫斯科影展」獲頒「最佳女主角」。楊凡的攝影與文字,小小年紀已經有光。因此我當然沒有「縱容」楊凡,正如羅卡沒有「縱容」石琪、舒明(不是舒琪!)、陳任……;吳平也沒有「縱容」杜杜、蓬草、綠騎士……。近月《香港文學》先後為蓬草、綠騎士發刊專輯,王德威教授在《明報月刊》以《中國學生周報》作為香港文學歷史發展「十個關鍵時刻」其中之一,又特以綠騎士為例─吳平在美,與我天隔一方,都老懷大慰。
因此絕對不是「縱容」,只是羅卡、吳平和我,必須感恩,彷彿獲賜「怪鼻」,在其實不大自覺、不大知情之下,似乎可以「嗅」到很多好東西。(其實不同年代、不同編輯,都在做着類似的工作!)回想起來,應該是,就像陳冠中在某本結集說,是《中國學生周報》後期社長林悅恆,在「縱容」我們,給予編輯部絕對自主的自由,任編輯飛!
60年代之前、頭十年的《中國學生周報》,比較古板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