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五月八日「蘋果樹下」張大春先生〈寫詩這回事〉大文,心癢難煞。我不會寫詩,不懂意象,更無意境,但久不久就總忍不住要寫一下「打油詩」。茲鼓勇獻醜如下,再注釋靈感來源。
戲和張大春先生—破格不同律不同韻修修補補隨意所之。「讀詩寫詩不愁老。早課晚課晨昏禱。談懶招懶情難禁。已逝未逝魂顛倒。強吟湊句憂君笑。假瑪真金邀人惱。揣摩斟酌心頭好。拼貼趣獻懷中寶。」
注釋:1.「讀詩寫詩、早課晚課」源自張文「我看你就熟讀個百兒八十首的,不必硬湊了吧。」—「但是我仍然像做晨操晚課那樣每天不間斷地繼續寫。」
2.「談懶招懶」源自張文「已厭常談懶,竟聞招懶呼。」
3.「情難禁」源自張文「這首詩的讀者大約屈指可數,但是我偏就會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幻覺……」
4.「已逝未逝」源自張文「最可貴的是:在詩中,我的確感受到逝者並未逝去。」
5.「強吟湊句」源自張文「強吟無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湊。」
6.「假瑪真金」源自張文「『況指扳瑪假,肉耳墜金真。』……後來我才逐漸瞭解:父親寫的那兩句根本不是詩,是為了嘲笑人不會作而胡作詩,刻意謅出來的笑話段子。」
7.「揣摩斟酌」源自張文「每思辨一個字、查考一個字、斟酌一個字,以及寫定一個字……」—「透過再三再四地揣摩、重識、翻新、變造原先所認得的字……」
(張大春先生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