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坎坷歷程

《富春山居圖》坎坷歷程

1347年:78歲的黃公望,為師兄無用師創作《富春山居圖》

1350年:黃公望將此畫送給無用師,成為《富春山居圖》首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

1465-1487年:明成化年間,它落入畫家沈周之手。沈對畫愛不釋手,請畫友在此畫上題字,卻被友人的兒子藏匿而失。之後,它幾度易手

1644年:清順治年間,吳氏子弟,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得畫後更是珍愛之極,並花巨資為它造了一個「雲起樓」,將其好好珍藏

1650年:清順治7年,吳洪裕彌留之際,吩咐家人將此畫焚燒殉葬,其姪兒見狀,用偷樑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但畫被燒出幾個連珠洞,並斷為一大一小兩段;自此小段者被稱為剩山圖,大段者稱為無用師卷

1669年:吳家後人重新裝裱後的剩山圖,被清初收藏家王廷賓購得,其後又輾轉於各藏家之手,長期湮沒無聞

1746年:無用師卷被徵入宮,自此在清宮安放了187年

1933年:日軍侵華,國民政府將故宮博物院館藏轉移,無用師卷輾轉搬遷後,於1948年底運至台灣

1938年:上海收藏家吳湖帆從古玩店老闆手中換到剩山圖

1956年:由於屬國寶,經名書法家沙孟海多番游說,吳湖帆將畫贈予浙江博物館收藏

2011年:剩山圖始運到台灣,預計6月1日與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合璧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