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數量偏高城門河不宜康樂活動

大腸桿菌數量偏高
城門河不宜康樂活動

【本報訊】沙田城門河水質經多年淨化後,已由近30年前的極劣改善至良好狀況,不時有水上競賽活動舉行,近年有團體都要求將城門河打造成文娛康樂地帶。但根據浸會大學一份最新城門河水質研究,每逢雨季該河道每100毫升可含逾1.8萬個大腸桿菌,短時間內仍不適合作康樂活動用途。
記者:梁德倫

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早前應邀檢測城門河邊水質,沙田區議會衞生及環境委員會今日將討論檢測結果。根據該份研究文件,研究人員09年底至去年中分別在雨季和旱季在城門河上、中、下游抽取河水樣本。

雨季含菌量升

結果顯示,每逢雨季城門河上游的大腸桿菌菌落數量每百毫升平均逾1.48萬個,最嚴重時曾錄得每百毫升1.84萬個,中、下游則約驗出百毫升介乎3,000至4,000多個。旱季時,城門河上游平均檢測到每百毫升約710個大腸桿菌,下游河域則只得數十個。此外,河道中也驗出極微量抗生素,但對人體影響不大。
負責研究的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表示,今次錄得的數據與環保署在河道上游檢測的數據大致相若,但明顯大腸桿菌的數量過多。他說,本港泳灘的水質若每百毫升多於180個大腸桿菌便已屬欠佳,「冇理由我去泳灘游水仲乾淨過淡水河道o架嘛,家河水根本唔適合搞太多康樂活動,更唔適合游水。」他補充,新西蘭當地規定淡水河若用於康樂用途,每百毫升河水不得多於150個大腸桿菌,若在河上划船則每百毫升不可多於1000個大腸桿菌。
黃煥忠解釋,當局首要應先找出河道的污染源頭,「例如睇吓上游周圍仲有冇養豬場之類,又或者係咪仲有村屋將污水排出河道。」他續稱,由於現時城門河水質仍未算理想,尤其大腸桿菌數量偏高,不應在短時間內將之規劃成康樂用途,應待水質完全改善後才考慮是否改作游泳、划艇等康樂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