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醫院自行調配的放射性顯影劑受芽胞桿菌污染,已為12名病人注射以進行核子掃描,包括癌症病人。院方即時為他們驗身,暫未有人感染細菌發病,但其中一名14歲患血癌的少女,本身病情嚴重。專家指血癌病人抵抗力極低,注入含菌的顯影劑「相當危險」。院方已停用同批顯影劑及儀器,深入調查污染原因。
血癌少女本身病情嚴重
屯門醫院前日為一批放射性顯影劑進行例行質素檢測,發現受細菌污染,初步化驗結果為芽胞桿菌(Bacillusspecies)。院方翻查病人紀錄後,確定有12名病人曾於本月3日至6日使用該批顯影劑,進行同位素檢查(即核子掃描),病人包括六男六女,當中有癌病患者,年齡介乎2歲至85歲,包括兩名住院病人。
院方安排病人檢查身體及抽血,昨日已為8名病人檢查,初步未發現有病人出現感染細菌的病徵,但一名14歲血癌少女一直接受抗生素治療,因本身疾病現時情況嚴重。另有9名病人曾於本月9日及11日接受同位素檢查。為安全起見,院方也會為他們抽血檢驗,確定有沒有感染。
有放射診斷學醫生解釋,用作核子掃描的顯影劑分兩種,一種由供應商供應即時使用的顯影劑,另一種則由供應商提供原材料,再由醫院利用處理器生產,今次受污染的顯影劑屬屯門醫院利用儀器自行調配,故必須調查污染與原材料有關,抑或生產過程中出事。業內人士又稱,現時已較少醫院自行調配顯影劑,但如使用量大或為確保隨時供應,院內調配也有好處。
化療後抵抗力低易感染
該院已停止該批顯影劑及處理的儀器,進行內部調查,了解受細菌污染的原因,料需時兩周。一般而言,顯影劑是直接注入血管,釋放出來的藥物含微量輻射,主要用作功能性診斷,如腎臟、腦細胞及甲狀腺檢查等。
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教授梁憲孫指出,雖然芽胞桿菌對健康正常人士威脅不大,但癌症病人如接受化療抵抗力變低,也容易感染;若血癌病人注射含菌顯影劑入血管,情況更危險,「好多對一般人無害嘅菌,好似霉菌,都足以令血癌病人感染得好嚴重」,但可以盡早使用抗生素治療。
感染及傳染病醫生勞永樂指出,芽胞桿菌主要存在於環境中,如泥土及空氣,也可致人出現破傷風,故非低致病性細菌,他估計是顯影劑製作過程或儀器受污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