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要搞全面的國民教育,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套康城影展得獎影片—「聖誕快樂」(JoyeuxNoel)。電影的序幕篇有三個七、八歲,可愛精靈的男孩在課室背誦課文,其中兩個背後都掛着一幅地圖。法國小男生背後掛的是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大陸地圖,當中在一八七○年普法戰爭中失陷的Alsace、Lorraine(阿爾薩斯、洛林)兩個省印上了紅色。小男孩唸的課文是千萬不要忘記阿爾薩斯的小孩,要把他們從深淵中拯救出去。
英國小孩穿的是類似水手服的衣衫,背掛的是世界大地圖(所有英帝國屬地都以紅色顯示)。一臉天真無邪的他口中說的卻是要殺盡德國人,包括男女老幼,連小孩都不能放過,因為德國日夜想摧毀大英帝國。
德國小孩的說話稍稍沒有那樣殺氣騰騰,但還是不忘指出英國狼子野心,隨時會埋葬我們的祖國—德國,我們必須對她迎頭痛擊。
是的,這些都不過是電影的片段,但在歷史上國民教育的確曾走上這樣的歪路,成了挑動國仇家恨的工具,成為戰爭的助燃劑。這其實不難理解。所謂國民教育想建立的是身份認同而不是甚麼客觀知識體系。為了有效建立這樣的認同,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要擺開,複雜多彩的世界要變成黑白二分,必要時甚至要扭曲歷史與事實,營造非友即敵的氛圍,好讓學生容易掌握敵我形勢,緊緊擁抱着自己的國家,把其他意識型態、制度不同的國家視為敵人。
可以說,國民教育想做的是洗腦。水平低又愛指指點點的教育官僚甚至會肆意製造敵人,加深矛盾,好向「阿爺」交心,好加快洗腦過程。也許過不了多久,一臉無邪,精靈可愛的七、八歲港孩用廣東話高喊殺盡敵人不會是電影的情節,而是可怕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