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龜戴腳環回歸大海裝衞星追蹤器 可望返港產卵

綠海龜戴腳環回歸大海
裝衞星追蹤器 可望返港產卵

【本報訊】去年10月被人遺棄於獸醫診所的四隻瀕危生物綠海龜,經過漁農自然護理署飼養多月後,近日回歸大自然,放生到蒲台島海域。護理人員為海龜戴上腳環,又安裝衞星追蹤器,盼望假以時日,四隻海龜長大成年,重回香港產卵。 記者:蔡元貴

年幼綠海龜一直在濕地公園生活,快高長大,短短數月體重已驟升3、4公斤;由最初的12至38公斤,增至約16至42公斤。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伍家恩說,從牠們喜愛食物的表現、游泳和潛泳的能力、對外來光線和觸感的反應,都能判斷牠們非常健康。

回歸大海後,綠海龜會游到幾千公里外的棲息地覓食,成年後會返回出生地上岸產卵繁衍後代。政府新聞處圖片

龜背上裝有衞星追蹤器。

戴上腳環,方便識別身份。

追蹤遷游覓食路線

四隻綠海龜去年10月被遺棄在獸醫診所,其後在濕地公園暫居。大海才是牠們真正的家,漁護署趁牠們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候,讓牠們回歸大自然。海龜野放大海前,漁護署要在海龜體內植入晶片,並在四肢扣上如同腳環的金屬標記,方便日後識別身份。又在龜背上安裝衞星追蹤器,藉此了解牠們的活動範圍。
漁護署期望以後能追蹤牠的遷游路線和覓食位置,以制訂相關保育措施,讓這受保護的瀕危品種,能繼續繁衍下去。不過衞星追蹤器的電池僅能維持100天,伍家恩說:「可以追蹤到幾耐都係一個謎,比較靠運氣,會受天然環境,譬如海水侵蝕、氧化等因素影響。海龜去到近岸地方又會擦背,或者喺一個石洞裏面休息,呢啲情況都會損耗、甚至整甩追蹤器」。
5月份水溫和暖,約攝氏20度,海龜容易適應。選擇蒲台島放生,因為附近較多海藻、幼蝦及魚苗,覓食較容易。在香港,海龜是受保護的瀕危物種,香港水域有紀錄的五種海龜中,只有綠海龜會在本港繁殖。
2002年起,共有21隻海龜經漁護署野放大海,部份裝設了衞星追蹤,發現汕尾、東沙群島、海南島及越南的白龍尾島都是香港海龜的棲息地。綠海龜每年夏季出沒於本港水域,除了西貢大浪灣曾錄得一次綠海龜產卵,目前只有南丫島深灣,是綠海龜在本港定期產卵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