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獨特 親密互動餵母乳減孩子行為異常

成份獨特 親密互動
餵母乳減孩子行為異常

【本報訊】母乳餵哺過程中母子的親密關係,有助孩子心理健康,加上母乳含獨特養份,孩子出現焦慮、過度活躍症及社交問題的比率,明顯較吃奶粉的孩子低。兒科醫生稱,母乳的營養成份最適合嬰兒,世衞建議嬰兒出生後半年應以母乳餵哺。記者:梁洵瑜

由英國多間大學包括牛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約克大學聯手進行的大型研究,證實嬰兒出生後接受至少四個月母乳餵哺,與進食配方奶粉的孩子比較,5歲時出現行為問題的機率遠較後者為低,應給予母乳育嬰的母親全面支援。
母乳已證實可降低嬰兒感染、肥胖、哮喘等風險,更減少母親產後抑鬱及乳癌風險。最新的研究由牛津大學圍產期流行病學專家領導,跟進9,500名於2000至2001年出生的嬰兒及母親,每隔一兩年調查一次,並由母親填寫有關孩子行為的問卷,在焦慮、撒謊、過度活躍及社交問題等項目中得分最高的10%孩子,被認為有行為異常。
研究結果發現以母乳餵哺至少四個月的嬰兒,5歲時有6.5%出現行為異常問題,但進食奶粉孩子的比率則高達16.1%。即使剔除父母的家庭背景及社會經濟等因素,仍發現食母乳的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比率較低。

港醫生:需進一步研究

研究員解釋,可能因為母乳餵哺過程,母子的互動及親密關係有利心理健康;另一個可能性與母乳獨特的成份有關,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生長因子及荷爾蒙,有助嬰兒腦部及神經系統發育。沒有參與研究的利物浦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指,研究再次證明母乳餵哺時母子的正面依附關係,不只有助孩子生理成長,對心理健康也起了奇妙效果。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國際間只有研究指出,兒童罹患過度活躍症與經常進食味精或飲可樂有關,故他認為應再作進一步研究,才可確定奶粉或母乳對兒童情緒行為的影響。不過,韓錦倫鼓勵媽媽們餵哺母乳,因內裏所含的營養最適合嬰兒。
世衞建議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應以母乳餵哺,但本港只有12.7%嬰兒在出生後四至六個月仍進食母乳。衞生署為提升母乳育嬰比率,設有熱線解答母乳餵哺疑問,電話為2961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