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中方首席代表是副總理王岐山。言談風趣、直率的王岐山,在中國政壇素有「救火隊長」、「京城名嘴」之稱,在美國也頗受歡迎,但相信他今次仍啃不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塊雞肋,對其個人仕途、對中美關係的發展難有助益。
中共高層紛爭加劇
今年63歲的王岐山,在2008年出任副總理,當年6月率團出席在華府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並在美中貿易委員會晚宴上脫稿演講,以其幽默及精闢論點,贏得滿堂喝采。至2009年,中美將被傳媒稱為雞肋的戰略經濟對話、戰略對話,合併為「戰略與經濟對話」,首輪在華府舉行、第二輪去年在北京舉行,王岐山的明星風範,遠比所謂對話成果更吸引傳媒。
明年中共舉行十八大時,王岐山晉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已無懸念,並極可能出任主管經濟的常務副總理,甚至有人視之為接任總理的黑馬。今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如果能有突破,當然有助王岐山鞏固政治地位,但是,中國官方輿論的不同調顯示高層的紛爭在加劇,對話機制又已淪為雞肋,王岐山就算想有所作為,也是難上加難。
京報:嚴防外交失火
對於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在美國的喉舌《僑報》指,中美關係剛經歷了風平浪靜的半年,對話不用處理棘手的熱點,應「還原戰略本色」。但北京《環球時報》則指,今次對話被喻為嚴防「外交失火」之舉,雙方面臨不小壓力;該報的社評更稱雙方「應先放棄對彼此的幻想」,尤其是在人民幣滙率、人權問題上。
對於人民幣滙率,作為主管金融事務的副總理,王岐山還是有發言權的。但對於中國人權,王岐山一向慎言,去年曾在回應美國參議員里德的關注時表示「勿將經濟問題政治化」。今次美方明確表示將提出人權問題,包括劉曉波、艾未未問題,王岐山的答案,會是官式的冷冰冰,還是會有個人色彩?且拭目以待。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