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會選舉塵埃落定,執政人民行動黨在總數87個席次中贏得81席,雖保住領導地位,但得票率跌至1965年獨立以來新低,反對黨更空前奪去六席,甚至首次在集選區勝出,成為新加坡一次「不一樣」的大選。有學者指出,投票結果反映民眾求變,政府應盡快改變管治作風。
新加坡國家選舉前日(周六)舉行,選情是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最激烈的。在李光耀長年的家長式統治下,新加坡之前的大選,人民行動黨都不選而知是大贏家。
反對黨造勢大會擠滿人
今次大選中,新加坡人卻悄悄起革命,在反對黨的造勢活動中,史無前例擠滿人潮。在最後結果中,反對黨工人黨破紀錄拿得六個國會議席,當中包括在超級選區阿裕尼擊敗外長楊榮文等部長及政務部長的五人競選團隊,連取五席,成為首個拿下集選區的反對黨。
執政人民行動黨雖以大比數席次蟬聯領導地位,但得票率跌至新低,由2001年75%,跌至2006年的67%,今年更跌剩60.14%。選民背向很明顯。
反對黨冒起,揭開了新加坡政治史新一頁。總理李顯龍在投票結果公佈後說:「今次大選是新加坡政治分水嶺。新加坡過去五年來正值多事之秋,政治面貌也進入新時代。」他承諾人民行動黨會自我反省,並願與反對黨議員合作。
「李顯龍道歉太遲」
由資政李光耀創立的人民行動黨,為新加坡創造經濟神話,但言論自由卻受打壓,批評者動輒被控誹謗。大選前四天,民眾因高樓價高通脹、貧富懸殊和移民湧入問題狠批執政黨,迫使李顯龍公開道歉。
道歉太遲,選民決定要以選票表達不滿。新加坡管理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韋爾什指,反對黨在象徵執政黨基石的集選區勝出,反映選民對執政黨信心動搖。前議員蕭錦鴻更說:「外長楊榮文落敗,反映總理李顯龍當日的道歉來得太遲。」
美林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指,新加坡草根家庭平均月入1,400坡元(8,768港元),但收入最高10%的富戶卻達23,684坡元(14.8萬港元),今次大選過後,李顯龍可能要推出新措施,增加低收入人士工資,資助夫婦置業和限制外來移民數目。
經濟以外,還要民主。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謝票時說:「我們不想新加坡只是經濟繁榮的地方,新加坡也是我們的家,我們需要一個聽取民意,增加透明度和負責任的政府。」但當地評論員喬治警告,新加坡數十年來政治風氣保守,民眾不能期望會有翻天覆地改革。
法新社/路透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