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生不斷由公營系統轉投私營巿場懷抱,有仍在公院任職的醫生認為,是工作量過多所致。該醫生指公院眼科門診一晝平均要處理40至50個症,每名病人診症時間僅得三分鐘,不少醫生做到意興闌珊,轉往私院工作;已轉到私院的眼科醫生則坦言,離開是因公院行政工作太多,為病人服務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每名病人診症三分鐘
公立醫院白內障手術輪候期常被批評太長,政府雖於08年推出公私營合作的「耀眼行動」計劃,資助市民找私家眼科醫生做白內障手術,但聯合醫院眼科醫生羅智峯指,有關資源只可縮短病人排隊做手術的時間,卻無助減輕前線醫生工作,「病人做完手術,長遠嘅跟進檢查都係喺公院做」。
羅指公院眼科門診一晝平均要看40至50個症,每名病人的診症時間卻僅得三分鐘,「根本係流水作業,關心唔到個病人」,不少醫生因此意興闌珊,轉到自由度較大的私營市場工作。
已由公院轉到養和醫院工作的眼科專科醫生陳偉民認同,公院工作量太多是逼走眼科醫生的原因之一,「行政工作越來越多,睇症時間就減少」。故一心想睇症醫病的醫生,寧願到私院發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