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爭病床、搶奶粉、抗通脹,今期做媽媽都算經典了。昔有孟母三遷,今有內地孕婦一年三萬三千。千瘡百孔的香港醫療體系,孵出了港媽與國產媽媽的仇恨;本報找來一位香港母親,訴說歧視的始末。
母親節,還是洋溢着愛的日子。我們的媽媽,她遠赴日本地震災區;她義無反顧守護着意外傷殘的女兒;她夾在父子嫌隙間努力相夫教子。就讓康乃馨花香飄吧,飄進媽媽的心坎,不管你是富媽媽還是窮媽媽,也不管你是香港媽媽還是內地媽媽。
記者:蔡元貴、林浚川、謝明明、陸羽平、林熊、司徒韋桐、伍雅謙
【本報訊】若然來個風雲媽媽選舉,高太冇第一都有第二吧。帶着當時8歲(現9歲)兒子加入街頭抗爭,兒子被警方的胡椒噴霧所傷,高太受盡千夫所指,罵她沒有盡母親責任保護孩子。家住元朗豪宅的她自有一番見解:「帶仔女認識社會,係母親嘅責任。」
高太帶子女上街不是新鮮事。03年7.1,50萬怒火街頭的人群當中,有高太、她的美籍丈夫,和她的兩個孩子。「當時社會好多怨氣,香港人冇渠道表達,只能夠請願示威。我哋生活OK,但係身為社會一分子,都有責任了解唔幸福嘅一群。」高太說。
談起這些給子女的公民教育,高太總是滿臉自豪。她是六四集會的常客,女兒自小陪母親參加,到去年主動出席。高太又帶過女兒參加過一個深水埗舊區清拆前的活動,住慣大屋的女兒很詫異,繁華的都市裏竟然有人住在工人房都不如的板間房裏。
「生活就係教育」
今年3月,社民連及一群80後青年佔據街頭,抗議政府財政預算案。警方向人群施放胡椒噴霧,高太當時8歲的兒子Joseph中招,眼部受傷。事後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指摘高太,說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家長不應該帶同小朋友一起參與抗爭,暴力場面也會教壞小朋友。
高太其後受到多方攻擊,在facebook見過有人罵她疏忽照顧兒子,應該「拉去坐監」。連姨媽都打電話給她,連說「冇陰功」。倒是丈夫體諒,得知Joseph受傷後即時打電話慰問,但沒有反對她帶兒子上街。高先生是商人,因為生意忙碌加上患有長期病,甚少與妻子一起參加示威。兩人在內地認識,在一班由西安往廣州的火車上結緣。
李少光等閒人指指點點,說到教育子女,高太的資格與熱誠不用懷疑。她曾在長女出世後專程到美國參加parenting(育兒)課程,學會把教育融入生活。高太說:「生活就係教育,性教育要講性器官,教子女做人就要認識社會,處身呢個社會,唔可以唔講政治,唔可以淨係帶佢哋去博物館展覽館。」她不認同自己是非常母親,過往做的都是媽媽的本份。這個母親節,她特別寄語每位媽媽放開懷抱,「遊行示威係生活嘅一部份,對孩子認識社會好重要,只係留心一下安全情況就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