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之死與股神認錯,哪件事吸引較多「眼球」?毫無疑問,不論從地緣政治、金融經濟、抑或商品投資,都以前者影響力較大。拉登之死,不但未能刺激美股向上,更觸發商品價格暴跌,黃金、白銀、石油、棉花和糖,通通無一倖免。
傳統投資智慧而言,投資商品主要目的,是用來對抗通脹。然而,過去一年多以來,投資者買入商品,並不因為擔心通脹,而是對抗美元貶值。
購商品抗美元貶值
國際油價上周四急跌8.6%,失守百元大關,並創下兩年多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金價跌破每盎斯1500美元;5月份期銀由前周五結算價為每盎斯48.599美元的31年高位,在短短一個星期內,暴跌接近兩成半。上世紀80年代亨特兄弟HuntBrothers囤積白銀,白銀曾在1980年1月高見「癲價」50.35美元。
白銀熾熱炒風,更蔓延至股票市場,全球最大白銀上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iSharesSilverTrust「美國上市號:SLV」更成為市場交投最活躍上市ETF。
由於白銀價格大幅波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Group,在過去15個交易日,曾經五度上調白銀期貨保證金水平。
白銀是否被過度炒作?若以過去10年,黃金與白銀1比62平均價格比例作參考,即使白銀價格已出現顯著調整,其價格比例仍高達1比40的水平。
次論量化寬鬆結束,加上拉登之死的消息,商品價格出現顯著獲利回吐,實在是不無道理。
若論抗跌能力,黃金應比白銀好;若論投資風險,黃金應比白銀低。那麼金礦股應否恐慌時吸納?早前黃金升,金礦股不跟升。
現在黃金跌,金礦股會如何?當然是無得「彈」,無得反「彈」個「彈」。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