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37%受訪中年婦女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症狀,以此推算,全港約有34萬名中年婦女面對抑鬱,其中以失婚、喪偶,以及全職主婦問題最顯著。負責調查的團體要求政府增撥資源,提供更多跨界別的精神健康服務。
這項由中文大學聯同香港婦女動力協會於去年9月至今年3月進行的調查,訪問了新界西區近500名年齡介乎45至64歲的中年婦女,當中近半是全職家庭主婦。
結果發現有37%受訪婦女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症狀,包括情緒持續低落、胃口欠佳、體重下降、便秘、經期混亂、感覺無助、嚴重者甚至企圖自毀;以此推算,估計全港約有34萬名45至64歲的婦女面對抑鬱危機。
主婦乏依靠 更易患抑鬱
參與調查的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黃至生指出,失婚、喪偶,以及全職主婦患抑鬱症最高危,調查顯示,三成半受訪主婦患上抑鬱症,相對三成受訪在職婦女有抑鬱症的比例為高。
他指主婦較易有抑鬱症,或與平日專注家務,忽略本身生活及健康需要,而且社會接觸層面狹窄有關,「只係專注家庭,一旦家庭出現問題,就無其他依靠,反而在職婦女仲有朋友網絡同其他支援。」他呼籲為人子女應多關心母親,發現母親有抑鬱症狀,應即時求醫。
香港婦女動力協會副主席麥美娟指出,政府長期缺乏精神健康政策,要求政府增撥資源,提供更多跨界別的精神健康服務,為抑鬱症婦女提供全面的社區支援服務。
另數名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婦女代表昨到政府總部請願,抗議在職婦女及母親面對高通脹壓力,要求政府遏止公用事業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