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死亡迷霧 豁達安排後事生死教育助長者安享晚年

撥開死亡迷霧 豁達安排後事
生死教育助長者安享晚年

步入晚年,長者難免對死亡這條未知的道路產生恐懼。生老病死原是人生必經階段,與其憑空憂慮,何不好好了解,為後事作好安排?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舉辦「生之讚」長者生死教育計劃,為長者提供有關善終與善別的資訊,讓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死亡,安享晚年,此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6,000元支持。

早年盧業媚的一曲《為甚麼》,以歌詞「為甚麼雙鬢斑白,光采消失面容上。為甚麼齒髮俱落,一張怪模樣。問為何年年春歸,無術攔春去,問那天可再一見,我當初的舊模樣……」道盡世人必經的生老病死階段。人到晚年,無可避免會面對親友過世、年老生病及身體功能退化等負面經驗,對死亡產生恐懼及憂慮在所難免。
「生之讚」長者生死教育計劃,正是協助長者積極為人生尾程作好準備。計劃主要分四個部份。首階段「生之識」會舉辦一個有關生死教育的講座,向長者提供有關殮葬、殯儀、平安紙及遺產處理等資訊,提升長者對後事安排的認識。第二階段會邀請綜援、體弱或有情緒困擾的長者及其家人參與「生之影」,安排攝影師及化妝師為長者拍攝證件相及家人合照,留下生命中的美好回憶。
第三階段的「生之旅」則帶領約50名長者,重遊兩至三個具歷史特色的地方,現暫定為香港鐵路博物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與他們一起回顧過往生活片段。最後「生之讚」則為長者製作個人相片回憶集,回顧及肯定自己的生命意義。
首階段的「生之識」講座已於4月19日舉行,當日約有100名長者參與,參加者譚伯伯坦言:「死都係好自然嘅事,人總有一次,可能有長者會好怕聽呢個題目,但我覺得知多啲,對自己好有用。」另一位胡婆婆也說:「我覺得要預備好自己嘅後事,唔想麻煩到啲後生,為自己做好準備,個心都安樂啲。」

欠缺認知易生憂慮

負責是次計劃的社工劉姑娘表示,死亡是中國人忌諱的話題,惟如沒有充足的認知及準備,容易產生憂慮及不安情緒。「活動嘅主要目的,就係幫長者由認識入手,真正了解死亡同人生意義,豁達面對同安排自己嘅身後事,當所有嘢都準備好晒,就可以再用積極嘅態度回顧肯定自己,面對餘下人生。」有興趣參加的長者,可致電該中心電話31247633與劉姑娘聯絡。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中心以往曾舉辦與生死教育有關的活動,加深長者對後事安排的認識。
受訪機構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