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間公院明年拒收內地孕婦護士流失率5.3% 兒科產科最多

四間公院明年拒收內地孕婦
護士流失率5.3% 兒科產科最多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昨與公立醫院婦產科及兒科的醫護代表開會,仍未能就明年公院可承受的分娩總額作出定案,在局方未有決定前,威院、廣華、聯合及屯門醫院維持明年全面不接收夫婦均為內地人的孕婦分娩。另外,醫管局昨公佈最新的護士流失數據,上年度流失率達5.3%,是過去五年最高,其中兒科及婦產科流失率冠絕各專科。
記者:陳凱迎 陳沛冰

八間公立醫院婦產科及兒科的代表,昨與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開會,商討產科服務,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早前公佈的七招對公院服務構成的影響。

明年分娩總額無共識

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會後指,各院代表在會上向醫管局提交過去的分娩數字,但未就明年公院可承受的總分娩名額,達成共識。他指,威院、聯合、廣華及屯門四間醫院,明年將維持原來決定,不接收父母均非港人的孕婦,直至醫管局決定明年是否停收非本地孕婦為止。
公立醫院服務量接近爆煲,人手也見緊絀。醫管局向立法會呈交的文件顯示,護士流失率在2010至2011年度達5.3%,是過去五個年度以來最高,當中以兒科及婦產科的流失問題最嚴峻,分別是8.8%及7%,較內科、外科及精神科等其餘專科的流失率高。

公院護士工作無止境,去年流失率達5.3%,破五年來最高紀錄。

若以職級劃分,上年度婦產科中,流失最多的是登記護士或助產士,流失率達73.5%,註冊護士和更高級的資深護師流失率分別是8.2%及2.1%;兒科中流失最多是登記護士或助產士,流失率為9.9%,註冊護士和資深護師流失率則分別是9.6%及5.8%。
醫管局在文件中表示,為紓緩人手荒已作出多項措施,包括今年度預留二億元額外撥款,招聘1,700多名護士,其中300人會編配到人手緊張的專科病房,並改善晉升機會,包括逾50個顧問護師及150個資深護師職位,同時會減少護士連續當夜更的頻率,改善工作環境。

公院護士早前在身上貼紙表達無聲抗議。

護協10訴求全沒回應

護協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批評,醫管局提出的措施完全沒有回應護協上周公佈的10點訴求,包括要求重設護士職系的跳薪點、立即填補300個資深護士空缺,以及確立每更護士比例和臨床督導比例等。他將於下周一的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要求當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