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學生情感投放 似足文革

規管學生情感投放 似足文革

【本報訊】教育局的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包括數以百計教材,部份內容被批評有「洗腦」之嫌,初中教材更提醒老師對國家情感不強烈的學生,請他們「自我反省」。推動人權教育的人權監察認為,教材內容避重就輕,未能觸及內地的陰暗面,白白浪費學生真正了解祖國的機會。

田漢生平不說被鬥死

專為初小學生而設的教材《我學會了唱國歌》當中,介紹《義勇軍進行曲》的歷史背景,指此曲與法國及美國國歌的寫作背景近似,都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所作,並詳述作曲者聶耳及作詞者田漢的生平。前者講述聶耳的事迹及最後於日本溺斃,後者只介紹田漢1949年中共建政之前的事迹,隻字不提他文革期間在獄中被「鬥死」的往事。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解釋田漢的文革經歷反而有助學生了解中共的歷史,「點解淨係講聶耳被浸死,唔講田漢被鬥死?點解法國國歌作詞人嘅下場同田漢唔同,都係好值得探討嘅課題」。
初中學生教材介紹國民身份認同時,以人民對國家運動員於奧運獲獎的表現為例子。注意事項一欄寫道:「教師如發現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感情不太強烈時,不要批評,並接納其表現,但仍請學生為此作自我反省」。
羅沃啟指國家運動成績輝煌背後,是成千上萬運動員失去童年的血淚史,學生情感上認同與否並無對錯,「連學生情感上投唔投入都要管,就係文革批鬥方式,要反省嘅應該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