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基學校協會向教育局申請加費2.8%。協會指教育局的資助金額凍結在十年前水平,但十年來入讀學生人數增加25%,人均資助額因而減少四分一。新任主席唐家成承諾向教育局爭取增加資助,減低加費壓力,他強調英基非國際學校,學生大多是本港居民。
記者:倪清江
英基近五年四度加費。據英基家長關注組統計,小學部累積加幅達29%,本學年學費增至6.1萬元;中學部則加了19%,本學年增至9.3萬元,預科再高1,000元。
8成支出是教師薪酬
校方已向教育局申請新學年加費2.8%,另預科加3.3%,各級加約2,000元;幼稚園也加5%,增至5.6萬元。新學年起入讀小一和中一的新生,需另交2.5萬元保養費,離校時才可取回。
出任英基主席七年的麥列菲菲上月底卸任,由曾是英基家長的退休會計師唐家成接手。他昨表示,董事局理解加費會增加家長壓力,但物價上漲,需加薪挽留教師,無法不加費,「唔係隨便做呢個決定,加幅已低於通脹。」他稱協會八成支出是給教師的薪酬。
英基雖是私校運作,但每年獲政府資助,09/10年度的年報顯示,協會獲資助2.83億元,佔總收入22%。不過英基指出,現時學生人數約有1.25萬人,較99/00年度增加25%,不過資助金額凍結了10年,每名學生獲得的資助相應減少25%。
唐家成強調服務港生
英基七成學生的家長,至少一方是香港永久居民,唐家成昨多次說英基是服務香港學生,並非國際學校。他表示,三年任期內會向教育局爭取增加資助,「加資助梗好,學費就唔使加。」對於家長組織質疑協會豪租太古海景寫字樓作總部,行政總裁杜茵妮租住高級服務式酒店,唐家成未有直接回應。
英基又營辦兩所沒有政府資助的獨立私校,即愉景灣智新書院和馬鞍山啟新書院,兩校財政出現赤字,擬於新學年分別加費6.6%及5%。杜茵妮昨重申,兩校歸「英基教育服務」(ESL),但財政與英基學校協會分開,將分20年收回給兩校的建校貸款。
杜茵妮表示,為應付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入學要求,計劃增加約50個這類學額,由於這類學生學費與健全學生一樣,需增數百萬元經費,正尋求政府資助。